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我國是海洋水產大國,目前國內海水苗種場已超過7000家。但眼下以工廠流水養殖模式為代表的海水魚類養殖由于水資源消耗大、養殖密度低、排放水對環境污染等因素,造成地下海水資源日益匱乏、養殖過程病害頻發、產品品質下降等問題一直沒能解決好。日前,我市江蘇榆城集團與省科技廳簽訂了“海水高效養殖工程及精準生產技術的產業化”項目協議書,并獲得省科技廳109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扶持。這標志著這一吸收、利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863”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轉化項目正式落戶我市。該項目技術水平國內領先,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它的實施不僅顯著提高我市海水養殖水平,也使我國工廠化海水養殖實現向“智能化”、“綠色化”和“無害化”的巨大質變。據悉,該項目總投資7600萬元,年繁育優質中華絨螯蟹苗5000公斤、大鯪鲆魚苗160萬尾;生產大鯪鲆商品魚30萬公斤、半滑舌鰨產品魚13萬公斤。該項目的投入僅為國外同類技術的50%,生產能耗僅為60%,且系統運行維護十分方便。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