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農業部資訊:據預測 在本財政年度中 由于全球經濟的衰退 印度的海鮮(蝦)的出口可能會下降 之多。
通常,每年的11月和12月初,外部對蝦的需求進入了高峰。然而,今年的訂貨在不斷地放緩,印度國家海鮮出口商協會會長Anwarh Hashim如是說。
他還補充說,有些買主甚至在產品發貨以后還要求降價,還有一些買主還試圖重新談判已簽訂的合同。
不斷上升的美元,使歐洲的消費者處于不利的地位,而歐洲的消費者的消費量,幾乎占到印度海鮮(蝦)出口量的35%。另外,因印度盧比對美元貶值了近20%,使運輸和生產的成本也在增加。同時,美國對蝦的需求,至少占到印度海鮮出口的50%,而現在這種需求在減緩,而傾向于購買低價的魚。
馬來西亞的海鮮產業看來很可能會失去歐洲關鍵的圣誕季節的機會,因為歐盟要重新審計馬來西亞的各項設施,但進度要延遲,因此,估計馬來西亞的商業損失將達9億馬來西亞零吉(合2.54億美元)。歐盟的檢驗小組原定于10月13-14日前往進行訪問,而馬來西亞當局建議推遲,因某些測試程序、設施和基礎工程還沒準備好。
歐盟對馬來西亞海鮮的進口禁令是今年6月實施的。之前,歐盟的一個檢查小組于4月前往馬來西亞,對其海鮮加工公司、著落港口、捕蝦船和蝦場等作了考察。但事實上,馬來西亞在歐盟下的禁令之前已經停止了對歐盟的出口。
馬來西亞每年生產70 000噸蝦(大對蝦),約由1 000家蝦農供貨。據報道,在該國的蝦場爆發了蝦的白點病。原先那些健康沒病的蝦,以比國內市場上便宜得多的價格銷售給了歐盟。
另據馬來西亞冷藏食品加工商協會會長Ch’ng Chin Hooi說,自從歐盟實施禁令以來,協會的會員們共損失了10億馬來西亞零吉,其中4億馬來西亞零吉是在歐洲的節日期間。如果馬來西亞當局在12月向歐盟方面發出邀請,歐盟對馬來西亞海鮮業的重新審計可以在明年3月份舉行。
巴基斯坦試圖再做努力
出于對衛生問題的關注,歐盟于2007年4月對巴基斯坦出口的海鮮實施了禁令。現巴基斯坦政府已開始對其海鮮加工廠進行檢驗,以求重新列入對歐盟出口的行列。改進工作主要集中在冷鏈系統,也是去年歐盟下禁令的主要因素。
在現財政年度的第一季度中(7月至9月),巴基斯坦共出口了價值為3 490萬美元的海鮮品,比去年同期的3 390萬美元稍有增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