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新華網消息:為提升漁業生產安全水平,2008年以來,山東省級財政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啟動實施“平安漁業”工程,著力構筑漁業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體系,以維護廣大漁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作為漁業大省,山東海岸線長達3100多公里,沿岸有300多個島嶼、70多處港灣,水產品總量、加工量、貿易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為增強漁業安全保障能力,山東省財政積極支持漁船智能化信息系統建設,為全省登記在冊的海洋捕撈漁船配備智能化管理信息卡,實現對漁船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現場執法能力,減少并杜絕“三無”漁船、“套號”漁船和私自改裝漁船,構筑起漁業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同時,山東積極支持配備漁業船舶救生設備,為在沿海航區作業的75kW以上的捕撈漁船配備氣脹式救生筏,著力提高漁業船舶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和遇險后的救生、救助能力。
此外,山東大力支持購置漁船救助定位設備和建設漁業安全通信網地面基站。為符合配備條件的近海作業漁船配備CDMA定位設備和超短波通信定位終端設備,以實現對船舶的運行軌跡和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在漁船遇險時,可及時調度和組織周邊漁船和漁政船參與施救,最大限度減少漁民傷亡,保障漁船海上作業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