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防城港市港口區光波鎮沿海的紅沙、新興村,魚香撲鼻,海岸邊崛起一座座集養殖、居住于一體的莊園式民宅,好一幅心曠神怡的“海上莊園”圖!這是記者7月15日在光波鎮采訪時看到的“三農”新景象,昔日貧窮的小魚村,如今變成一個莊園式小康村。
光波鎮新興、紅沙兩村,從上世紀70年代初起試養大蠔成功,到現在已經由傳統的插柱式養殖轉變為筏式吊養。3年前,自治區黨委書記曹伯純到該基地考察指導工作時指出,在這里發展養殖業大有可為。
光波鎮由此開始發動村民大規模發展養蠔,目前養耗面積由原來的幾百畝發展到現在1100多公頃,投資養殖戶593戶。插養一畝大蠔,成本投資為4000元,產值可達1萬元;吊養一畝大蠔,成本投資為4萬元,養殖期為一年,產值可達10萬元,利潤可達6萬元。今年上半年養殖基地產量達2萬多噸,產值達2300多萬元。
發展基地養殖的同時,也創建了生態型農業。為更好地發展養殖,紅沙、新興兩村在海邊、島內種植各種樹木,紅沙村曾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村里的萬鷺山引來了兩萬只白鷺棲息,沿海七八個小島樹木蔥郁。記者乘船穿梭于萬畝蠔場時,幅幅美景映入眼簾:網箱鮮魚蹦跳,島上群羊咩咩,排上狗吠聲聲,頭上白鷺紛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里體現得酣暢淋漓。
這種海灣全生態標準化養殖業不但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港口區黨委、政府對此因勢利導,引來防城港市綠島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開發旅游,推出了“十里蠔街漁家樂”海上休閑旅游項目。一個集吃、住、玩等功能為一體的莊園式綠島休閑度假村于去年5月1日建成開放,當天就接待游客3000多名,讓各地游客流連忘返;今年“五一”黃金周,更是日接待游客5000多名。
網箱養殖,排上養蠔,將紅沙、新興兩村連成一片“海上莊園”,水、電、通訊直通海上人家,還有“海上流動商店”專為養殖戶運送日常用品。養殖給村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紅沙村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3000多元,而從事養殖的農民年人均收入更高達2萬多元。紅沙村第一個辦起大蠔養殖場的鄭榮輝欣喜地告訴記者,他現在擁有投資近30萬元的網箱養殖、筏式吊養和插柱式大蠔養殖場各一個、共計11畝,年收入超過10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