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漁網報道 瀕危沙錐齒鯊(grey nurse shark)是自身最壞的敵人,其幼崽在子宮里就互相捕食。因此澳大利亞科學家們開始了一根本的拯救計劃,人工受精在試管里養殖該海洋食肉動物。
科學家們表示,沙錐齒鯊在樣貌兇猛但最溫馴的海洋生物之一。盡管在1984年該物種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中,其棲息地也受到了保護,但20年內澳大利亞東海岸沿岸的沙錐齒鯊將滅絕。
沙錐齒鯊有兩個子宮,占優勢的幼崽將吃掉其同胞,因此沙錐齒鯊每兩年只生育兩只幼崽。
墨爾本水族館館長Nick Kirby表示,沙錐齒鯊繁殖速度較慢,在野生環境中容易被意外捕撈,因此該鯊魚很難從東部海岸的過度捕撈壓力中恢復過來。
科學家們表示,澳大利亞曾利用養殖計劃保護瀕危鱈魚、墨西哥灰狼及加州禿鷹,但這是首次嘗試鯊魚養殖。本月,墨爾本水族館將人工受精Lonnie(一條2.6米長的七鰓沙)。要需幾個月才能看出懷孕的最初跡象,但如果成功的話,該受精技術將應用在極危沙錐齒鯊身上。
在水族館養殖鯊魚的普通難題是鯊魚不愿交配,在澳大利亞沒有一條七鰓沙是在囚禁中出生的,在過去10年里,僅有8條沙錐齒鯊是在澳大利亞水族館出生的。
人工受精沙錐齒鯊將不會避免子宮內互相殘殺,因此新南威爾士州漁業部門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根本計劃—在個別試管里養殖胚胎鯊魚。
政府為鯊魚試管計劃資助了250,000澳大利亞元(280,395新西蘭元),科學家們必須首先了解如何創造一人工鯊魚子宮、如何發展人工子宮流動性及如何飼養鯊魚幼崽的人工卵。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