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上虞日報訊:王建龍從小就很有個性。那時父親是鄉鎮企業廠長,也滿心希望他能進廠,干個安穩活。在當時,這樣的飯碗,很多人都夢寐以求,但他卻不愿意這樣做,喜歡與伙伴們去海涂捉魚蝦、挖泥螺,然后拿到集市上去賣,一天就能賺十來元。那時他還只有16歲,但已經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
每年秋季,他還與村里人一起去上海崇明島捕撈白玉蟹,回來自己腌制加工,賣到市場上去。一年他就能賺到3000元到4000元。
“水產行業雖然很苦,捕魚、捉蟹,都是風里去浪里來,在海涂灘地上,有時還免不了滿身污泥,但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動著我,這不僅是對海涂的熱愛,更多也是水產業,是條不錯的致富路,讓我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王建龍說起自己執著干水產的原因時這樣說。
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小青年,王建龍自己闖蕩,做個體戶,在村民眼里是個出挑的青年。他頭腦活絡,膽子大。1985年,聽說捕鰻苗有錢賺,一支鰻苗就賣八毛錢,22歲的他與同村人便出海捕鰻苗。這樣捕了兩年后,他用自己的積蓄,花資1萬多元,獨自買下了一條船,在江蘇等地捕鰻苗、白玉蟹等。
1990年,他開始做水產批發,在百官、崧廈等地市場設攤位,但生意還是平平,直至1993年,他經營批發白果魚,異常好銷,每天利潤在3000元左右,就這樣,他做了三四個月,就賺到了近40萬元,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