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寧夏日報資訊:日前,寧夏珍珠首次在寧洽會亮相。參展期間,這些神奇的珍珠不僅展露了它光彩嬌美的容顏,更多的,則是傳遞了“塞上明珠”的自豪。
鹽堿灘養魚
1986年,借著改革的東風,潘文廣扔下令人羨慕的“鐵飯碗”,在銀川市興慶區東面一片荒蕪的鹽堿灘上開始了創業生活。借錢、雇人、雇車,在推土機連天晝夜的轟鳴聲中,一座座寬大的魚池漸漸展現在了村民們的眼前。
“一沒水、二沒電,鹽堿灘里還能養魚?這不是瞎折騰、糟蹋錢嘛!”看著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有經驗的老農直搖頭。村民、家人、朋友的勸解也絲毫沒有動搖潘文廣的決心。開溝、挖渠、引水,沒有錢,白天干活晚上出去借。所有的人都很納悶:這個焉頭焉腦的人為啥這么犟?但就在那年,銀行破例貸給他100萬元。他的抵押物除了那片在建的魚池外,還有執著與誠心。
向“名特優”進軍
1988年,投資100多萬元的興慶區廣勤養殖基地初見成效。由于對市場做了全面的把握,加之誠信經營,出自廣勤養殖基地的草魚、蓮魚、鯽魚、鯉魚等很快便贏得了銀川市場的認可,并吸引了陜西、內蒙古、西藏等地的客商。幾年間,潘文廣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外債,還有了積蓄。
就在潘文廣的魚類養殖產業如日中天時,不甘寂寞的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名特優品種的養殖上。自1997年起,潘文廣先后投資百萬余元,引進了羅非魚、紅鯽魚、美國加州鱸魚、美國大口胭脂魚等20多個名特優品種,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我區第一座日光溫棚,專門用于魚苗的繁殖,并嘗試放養了南美白對蝦。2002年,潘文廣又投資180萬元,建起了四座具有國際釣魚大賽標準的魚池。2004年到2005年,全國第一屆和第二屆釣魚大賽便先后在廣勤養殖基地舉行。
黃土地育珠
2006年,養了十多年魚的潘文廣偶然間從新聞聯播上了解到東北淡水養殖珍珠的消息后,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在他心中醞釀起來:東北緯度比寧夏高,冬季氣溫比寧夏低,人家能養珍珠,咱們一定也能養。那段時間,他上網查資料,打電話向有珍珠養殖技術的南方專家詢問,并到福建、廣州、杭州、溫州等地拜師取經!
潘文廣再次 “折騰”起來。投蚌、育珠,40畝育珠場成了潘文廣每天最關注的地方,沒有技術人員,從外地請。缺乏資金,借。每一個深藏在水下的河蚌尤如一個個即將出世的孩子,讓他焦灼不安,也讓他期待萬分。
2009年7月,第一批珍珠成功育出。這批填補了寧夏無珍珠養殖歷史的寶貝,讓他的神經緊繃了3年。
“珍珠養殖成功只是第一步,而自己最大的想法就是能把寧夏的珍珠運用到回族服飾及回醫回藥中,讓寧夏珍珠走出寧夏,銷往國際穆斯林地區!焙┖竦呐宋膹V眼里充滿了執著和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