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民:從承包荒湖起家到資產上千萬
發布時間:2009/11/1 10:36:42 來源:常德日報 編輯:吳佩佩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常德日報訊: 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蔣家嘴鎮的何建民,自幼家境貧寒。10年前,他從承包荒湖干起,到如今擁有了資產上千萬的公司。從一個養殖專業戶到科技帶頭人,何建民成為了當地農民的致富領頭雁。
撿荒湖成就養殖事業
1971年,何建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上世紀90年代后期,為尋致富路,許多同村人紛紛撂下薄地,外出打工。只有何建民一丘一塊的撿下這些低田荒湖,拼命地侍弄。1999年,青山湖退田還湖,積累了不少養殖經驗的何建民一舉承包7000多畝湖面,開始大水面規模養殖,僅當年便獲利100多萬元。
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的他先后承包了本地龍池湖、秧田湖、大楠湖,沅江巴欄湖。到2005年,他的養殖基地達到30000多畝,年起水水產品總量1萬多噸。
高科技撐起產業發展
“高質量才有高效益。”何建民敏銳意識到,產業發展必須靠先進的技術來支撐。特別是在西洞庭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內,受國家禁止大水面投肥養魚、保護水源資源的政策束縛,產量很難上去,必須走以質量取勝的路子。
為了養殖技術與尖端科技對接,2004年,他遠赴江西拜師學習大水面網箱養殖技術,并引進美國叉尾鯡等名貴魚種,進行網箱養殖,到目前發展到網箱1080口,年產名貴魚400多萬斤。2005年,他租用湖灘4000多畝攔網養蟹,并從安徽高薪聘請養蟹專家,實行上層養螃蟹、下層養鱖魚的立體開發,年產肉蟹10多萬斤,鱖魚2萬多斤。
結合自己的實踐,何建民成功探索了一整套的純生態養殖“回歸”新模式,盡可能的模擬魚、蟹野生生活狀態,實現了商品魚、蟹具有與野生魚、蟹幾乎相同的品質。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他通過純生態養殖的鮮魚均價常年比同類產品每公斤高出2元以上,中華絨鰲蟹比同類大閘蟹每公斤高出30-50元。
領頭雁造福一方百姓
一時間,一些致富心切又苦于無門路的農民紛至沓來,向何建民討教技術。4年時間里,何建民的養殖場承擔起了全縣水產養殖技術人才培訓工作。他的回歸傳統生態養殖成功技術被一批又一批學員所接收,并逐漸影響著全縣水產養殖業的轉型,促進了漢壽水產養殖的再次勃興。不到3年時間,全縣已新增名貴魚養殖戶1000多戶,養殖面積3萬多畝;肉蟹養殖發展到5萬多畝,80多個養蟹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2005年,何建民組建了湖南三兄特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陸續創辦了水產品加工廠、飼料加工廠、大米加工廠,為更多的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致富的平臺。目前,他的公司集養、加、銷于一體,涉足一、二、三產業,從苗種供應、技術服務、收購儲運、加工銷售一條龍,成為全縣名貴水產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年銷售額5000多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