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眾日報資訊:
 |
“鮑魚博士”麥康森在全國人代會上 |
人物簡介
麥康森,51歲,廣東省茂名市人,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1985年畢業于山東海洋學院水產系( 現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獲碩士學位;1990年赴愛爾蘭國家大學學習,1995年獲博士學位后,回中國海洋大學任教;曾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現為水產學院院長。
12月2 日訊 中國工程院2009 年當選院士今天正式公布,中國海洋大學麥康森教授入選。記者今天從中國海洋大學獲悉,被人們稱為“鮑魚博士”的麥康森教授,一直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研究領域走在世界前沿,他的多項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創造直接產值 200 億元以上,開創了一條成功的藍色經濟產業掘金之路。
今年51 歲的麥康森教授現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留學時麥康森就敏銳地發現,國際上對海洋魚蝦類的研究已相對成熟,而在營養與生物進化方面都有重要研究價值的鮑魚,卻屬于貝類營養研究中的薄弱分支。弱項也意味著機遇和挑戰,他毅然選擇以鮑魚為研究目標,潛心鉆研,在貝類營養研究方面不斷取得研究成果,填補了許多國際空白,走在了世界研究前沿。
留學時,他不僅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領域里初具成果,而且在鮑魚營養學研究上也有實際進展。導師很賞識這位頗具科研潛力的中國學生,曾一再挽留。但麥康森心里卻勾畫著另一幅更具挑戰的藍圖。
從留學選定鮑魚營養學作為研究課題開始,麥康森十幾年來從未間斷,贏得了“鮑魚博士”的美稱,更讓他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連續十年的支持。
回國后,麥康森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皺紋盤鮑營養生理的研究”和“鮑魚貝殼生物礦化的營養學機理研究”等項目。 2003 年,他作為第五屆國際鮑魚學術討論會組委會主席,在青島成功召開了由世界 20多個國家的280 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的、規模空前的國際鮑魚學術研討會,為推動世界鮑魚研究作出了顯著貢獻。 2005年,“海水養殖魚類營養研究”和“無公害飼料開發”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他還獲“國內實用性配合飼料” 等國家發明專利24 項。 2007年2 月,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麥康森領銜完成的科技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麥康森的科技成果先后在全國十幾個示范基地或企業集團成功應用,促進和帶動了漁用飼料產業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生產力和可觀的經濟與環境效益。近年來,應用他的科技配方生產的飼料每年都在40多萬噸,產值 20多億元。
麥康森常說:“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養殖大國,每年水產養殖產量都在3000多萬噸,市場價值3000多億元。所以小小的魚塘,蘊藏著豐富的海洋經濟。我的工作就是把科技轉為綠色飼料,讓魚塘為人類創造更多的藍色財富!
麥康森先后主持了包括國家重大基礎研究( 973 )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 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加政府間國家合作計劃等一系列科研項目,多項成果實現產業化,已創造直接產值 200 億元以上。他還榮獲“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 “ 山東省十大杰出中青年科技專家”等榮譽稱號。
麥康森在國家教育部和學校的重點支持下,籌建起國際一流的教育部海水養殖重點實驗室,僅儀器設備投入就達2500多萬元,水產動物營養研究方面的教師和研究生達50多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