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水質管理乃是河蚌育珠的重要環節。水質好壞關系到珠蚌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珍珠質的沉積,珍珠的產量和質量,可見水質管理的重要性。水質管理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育好珍珠蚌生長必需的餌料。珍珠蚌屬于軟體動物的貝類,其主要餌料是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經研究得知,主要是綠藻、硅藻、隱藻、金藻等藻類和輪蟲及有機碎屑,以植物藻類為主,所以對養殖池要做到定向培育有益藻類,要具有充足的生物量。同時在養殖池水中須具有珠蚌生長必需的氮、磷、鈣和鎂、硅、錳、鐵等微量元素,才能提高珍珠產量和質量。為此選擇優質肥料才是培育珠蚌優良生態環境的重要保證。
二、科學施肥,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珍珠蚌養殖池的水質好壞,通常以水色來判斷。一般以黃褐色、黃綠色為好。珠蚌池中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cm~35cm較為恰當。
優質肥料的選擇和用量用法,具體可根據季節和養殖水的肥瘦度靈活進行。從珠蚌養殖的歷史上來看,常采用雞糞,豬糞等有機肥和化肥,而使用上述肥料易產生副作用。有機肥用量大,常常發酵分解不徹底,有過量的殘渣沉積在水底,慢慢進行無氧分解,產生有毒的還原性物質,毒害了珠蚌,影響珠蚌正常生理、生長,使其抗病力明顯下降。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致病菌的毒性增強,感染提高,暴發疾病,特別是每年春天時,由于水溫偏低,施了過量的有機肥,不見池水很快肥起來,又追肥,常常使池底堆積大量有機肥,隨著養殖期的推移,水溫增高,堆積于池底的有機物加快分解,到了高溫季節出現“富營養”現象。藻類繁殖過盛,有毒物質“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嚴重超標,珠蚌疾病迅速暴發和流行;未經發酵的有機肥常會帶入寄生蟲、蟲卵,過多的有機肥還會造成大量纖毛蟲的滋生,危害珠蚌。
使用化肥,雖然水質肥得較快,但肥效時間較短,它們的陰離子殘留于池水中,會影響水質的理化性質,影響池底的土質和結構等。高溫季節時期容易促進藍藻的生長,藍藻是一種有毒的藻類,又污染了水質,會導致珠蚌生理紊亂,很容易發病死亡。天辰漁肥TC—3號(珠蚌肥)是一種高科的珠蚌肥料,是一種高效、長效、快速的肥料,具有適合珠蚌生長需要的營養成份和微量元素和浮游生物所需要的營養;無殘留,無“三致”的環保型肥料,用量省、省成本、省人力的好肥料,通過全國近幾年試用結果可得出珠蚌生長快,發病率低,珍珠產量高,質量好的優勢。本品不僅有肥料的功能,還有改底、調水、解毒的功能。該肥還含有有益菌珠,具有分解底質過量有機物的功能和抑制病菌的作用。
施肥量要根據不同李節、水質的肥瘦程度而靈活進行,,根據春季開始時水溫較低,隨著季節的椎移水溫從低逐漸上升,珠蚌新陳代謝也日趨旺盛,珍珠質開始沉積,餌料量不斷增加。4月~5月份三角帆蚌性成熟期,營養需求更大。所以,在早春3月時施足基肥,用量:一般用天辰漁肥TC—3號(珠蚌肥)4kg/畝,一次。4月~5月份,每畝施天辰漁肥TC—3號肥2kK左右,根據水質的肥瘦而定,用量亦可適當增減,靈活使用,原則上采取少量多次為好。施肥要選在晴天為好,不要施在蚌體上。高溫季節同樣根據水質肥瘦情況施肥,用量每畝1公斤為宜。特別注意的不要使水體中藻類生長過盛。否則藻類會耗去大量的氧氣,造成嚴重缺氧;死亡的藻類沉降于池底腐敗,不僅腐敗時又耗去大量的氧氣,同時產生有 毒物質污染水體造成珠蚌死亡等。采取少量多次的使用方法,不會產生應激反應,施肥亦可采用吊籮的方法,讓其緩緩釋放肥力,環境相對穩定。
水質管理中還要注意清除水草和定時沖水。水蘋過量生長,不僅會吸收水中大量肥素,到夜間呼吸活動時消耗大量氧氣,造成水體缺氧等影響珠蚌生長。為了提高珠蚌的活力,要定時沖水,加強水體流動和提高水中的溶氧,促進珠蚌的新陳代謝。在高溫季節,水質過肥情況下每畝每米水深用 EM生物菌1kg全池潑灑,降低有害物質,增加水體溶氧,降低水體有機物含量,抑制病原菌生長。
經過精選肥料,根據不同季節和養殖的具體情況,合理使用,方法正確,逐步調節,培育出“清”、“嫩”、“爽”、“活”的水質,珠蚌養殖已經基本成功了。在此還要提出,對水質定期監測水體各項指標,作合理的調正,以防隱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