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來,廣西防城港市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迅速崛起并發展壯大,其產業鏈遍及山區和沿海農村,直接帶動了一大批農民和漁民致富奔小康,有力推動了該市的農業產業化進程。
幾年來,防城港市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牛鼻子來抓,依托該市的農業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提出了三大經濟帶和香、甜、苦、鮮的發展思路,出臺了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實施方案,突出壯大龍頭企業群,壯大縣域經濟,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從而推動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目前,該市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有56家,其中加工型龍頭企業34家,帶動著全市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戶--6萬多戶農民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戶人均純收入620元,占全市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17元的24.63%。在防城港市上思縣,去年加工型龍頭企業帶動農戶人均純收入達到了994元,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9.2%。還有以農產品流通為主的專業市場3家,以種植養殖為主的龍頭企業19家。另外,全市至今已成立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5個,其中種植業協會2個,畜牧業協會4個,漁業協會5個,商業流通協會4個。
近幾年,隨著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防城港市傳統大農業由過去以種植業為主向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傳統種植業由以糧為主向糧、經協調發展,農村經濟收入結構中二、三產業收入增加,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展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空間,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和農民收入。據統計,2004年全市農、林、牧、漁產值分別占大農業總產值的31.3%、7.2%、15.1%、45.5%;糧食、經濟作物(含水果)播種面積分別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8.1%和41.9%。農村經濟總收入中一、二、三產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7.2%、19.0%、23.8%。農業產業化經營把各地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一批龍頭企業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并成為地方骨干財源。在沿海地區,海水養殖、海產品加工和水產品批發市場等龍頭企業的興辦,帶動了沿海灘涂開發和海水養殖業的發展。去年全市海水養殖面積達22.725萬畝,占全市海灘涂面積的43.7%,海水養殖產量24.88萬噸,比2000年增加4.35萬噸。在山區上思縣,林產品加工企業的興辦及兩家制糖企業的幾次技改擴建,促進了該縣林業、蔗糖業的發展。據統計,該縣現有林面積176萬畝,森林覆蓋率61.8%,其中松木林123萬畝,年產松脂近2萬噸。糖料蔗種植面積達到25.8萬畝,比2000年增加2.3萬畝,2004/2005年榨季入廠原料蔗134.1萬噸,比2000/2001年榨季增加52.66萬噸。去年,人均甘蔗純收入達到700元,比2000年增加305元;兩家制糖企業上繳地方稅收達到7667.6萬元,比2002年增加3995.6萬元,占地方財政收入達60%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動力機制。
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同時還安置了一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推進了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國地方領導在線)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