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陳興乾是市政協委員、欽州市龜鱉協會會長。
陳興乾與龜鱉養殖緣起于上世紀八十年代。1982年,當時他還是麗光華橋農場柑橘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香港親戚那里得到信息:紅邊龜在香港賣得很貴,很有賺頭。他便到南寧以60元每只的價格,買了幾只試養,第二年,他養的紅邊龜以1000多元每只賣出。首戰告捷讓他從此嘗到了養龜的甜頭,也讓他從柑橘種植研究轉向了龜鱉養殖。
1993年,陳興乾在欽州市欽南區沙埠鎮橋坪村,創建了欽州市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從在庭院養殖的幾十只龜鱉開始,向規;、科學化養殖轉變。同時,他致富不忘眾鄉親,成功引領周邊群眾、社會待業青年、城鎮下崗職工、退休老干部和郊區農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閑屋、陽臺屋頂等地方養殖龜鱉進行創業致富。
為了改變龜鱉散戶養殖的不成規模、信息不暢通等的現象,更為了打響欽州的龜鱉品牌,2004年,在陳興乾等人的倡導努力下,成立了欽州市龜鱉協會,成為廣西首個龜鱉行業協會,陳興乾當選為會長。
協會成立至今,為打造欽州龜鱉品牌,收集發布龜鱉信息,加強技術推廣培訓指導,拓展龜鱉銷售市場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服務養殖戶,龜鱉協會切實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按照無公害生產基地要求制定管理規程,普及健康養殖技術,建立從養殖場建設到產品銷售全程服務體系。協會還與廣東、浙江的經銷商建立良好的業務關系,以“協會+基地+農戶”的銷售網絡,幫助小養殖場、養殖散戶銷售產品,2008年外銷龜鱉產品達1500噸。
為了保證龜鱉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優良品質,協會對生產進行技術引導。2008-2009年,共有5個養殖基地獲得“無公害龜鱉養殖基地”認證。此外,協會積極引導生態養殖,利用欽州沿海、沿江低值小雜魚豐富的優勢,以天然飼料喂養為主,使所養龜鱉產品更接近生態產品,保證了龜鱉產品的品質和價格優勢。
通過協會的帶動,欽州的龜鱉養殖戶從2004年3000多戶發展到至今的10000多戶。龜鱉養殖數量達到125萬只,年產值達5億多元,養殖戶戶純收入1.71萬元,人均純收入4293萬元。龜鱉養殖已經成為欽州市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康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