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浙江省嘉善縣六塔鱉業有限責任公司出產的“六塔”牌養殖鱉榮獲“中國名鱉”稱號,為我縣水產養殖業又添了一塊“金字招牌”。談起“六塔鱉”,姚莊鎮漁民村的許多村民馬上就會想起曹阿留來,是他通過反復嘗試創造出了獨特的“魚鱉混養”養殖方法,并由此帶動了常年以養魚為生的村民不斷實現增收。
原先在鎮里從事農產品技術開發引進工作的曹阿留說,自己是在一次去湖南某水產研究所參觀時,無意中發現這種魚鱉混養方法的。“當時,漁民村的村民只是將不同品種的魚類進行混養,這種魚鱉混養的方法我還是第一次見。看到以后,我馬上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拿出隨身攜帶的照相機不停地拍照。”曹阿留說,當時,湖南的這家研究所的魚鱉混養法也處于嘗試階段,所以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并不愿透露太多細節,他只能靠拍得的照片慢慢研究。“后來我發現,要進行魚鱉混養,首先要學會如何養殖甲魚,而養甲魚的難點在于小甲魚的孵化。通過反復試驗,我發現孵化溫度是關鍵,便在這個環節上下苦功,摸索自創出了一套養殖方法。”曹阿留說。
湖南之行后沒多久,曹阿留便想盡辦法籌措了10萬多元購進70多只種鱉,第二年就產出小甲魚近3000只。“小甲魚價格最高時每只能賣33元。我把產出的小甲魚全部賣出后,加大了投入,在1993年又花30多萬元購買了200多只種鱉。”曹阿留說,其實自己不斷增加甲魚的養殖數量,是為了讓村民們看到養甲魚的高效益,從而愿意共同養殖甲魚。“村民們一直覺得養甲魚投入大,不愿嘗試。我就是想讓他們看到雖然甲魚養殖投入大,但回報也很高。”
幾年后,村民們從曹阿留身上漸漸看到了甲魚養殖的高回報,甲魚養殖開始在漁民村“熱”起來。當初全村只有9畝多甲魚養殖面積,現在已經發展為500多畝,甲魚養殖戶也從“零”增加到了56戶。
見到時機成熟,曹阿留開始向村民宣傳他的養鱉方法。為了拓寬銷售渠道,1996年,曹阿留還和他人共同籌劃成立了浙江省嘉善縣六塔鱉業有限責任公司,自己任董事長。“‘公司+養殖戶’的經濟聯合體模式,不僅開拓了產品的銷售市場,還能為養殖戶統一做好技術指導。”曹阿留說。
得知城里人不愛吃“關養雞”,情愿出高價購買農民養殖的“放養雞”的消息,曹阿留便提出放棄池塘恒溫養殖法,并獨創出魚鱉同塘的仿生態混養法,最終獲得了成功。“為了驗證我們養殖的甲魚營養價值接近野生鱉,我把‘六塔鱉’送到寧波技術部門檢測。一系列數據比對后顯示,除了含水量比野生鱉略高外,‘六塔鱉’的氨基酸、粗蛋白質含量都高于溫室鱉,接近野生鱉。”
今年春節期間,“六塔鱉”賣出了100多噸,最高售價達到每公斤256元。如今,“六塔鱉”暢銷全國并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國,被譽為“水產王子”的“六塔鱉”正在生態化、品牌化、現代化的道路上大跨步前進,而67歲的曹阿留也成了漁民村眾多因養甲魚走上致富之路的農戶口中常常稱贊的能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