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就對蝦行業而言,我們技術推廣中心站工作重點是推介種苗新技術、科學養殖方法,規范行業生產標準。”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站長黃天文告訴筆者,“當前湛江市有多達三十多家親蝦培育場,四百多家蝦苗場,如果沒有協會的參與,勢必引發混亂,為此,中心站聯合當地的科研院校和企業組成了對蝦苗種協會。”
此外中心站還參與制定了《種苗生產許可管理條例》,對規范化的苗種企業頒發《水產種苗許可證》,苗種及養殖的關鍵技術崗位要求持證上崗。并不定期地對蝦場進行檢查,包括檢查蝦苗質量、技術員是否持證上崗、有沒有按時年審,養蝦過程中是否繼續使用違禁藥物、蝦病發生情況等,“現在蝦場養蝦已經不再使用氯霉素,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盡管湛江有三十多家親蝦培育場,但是獲得認可的良種匱乏一直是制約湛江乃至中國發展對蝦產業鏈的瓶頸。對此黃天文認為,良種選育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做成功了可大大促進中國對蝦行業的發展,“希望政府可以加大財政支持,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聯合一起攻克種蝦難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