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清明節”剛過,平陽大地爆出一條新聞: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企業家管臨生放棄經營多年的鐵廠,飼養了17萬只“中華甲魚”。由“鐵老板”向“甲魚王”的精彩轉身,管臨生為當地經營煤、焦、鐵的老板們趟出了一條轉型發展之路。4月14日,記者專程來到位于堯都區金殿村的“茂生甲魚養殖合作社”,拜訪了這位神奇的“甲魚王”。
今年50歲的管臨生,和煤、焦、鐵打了20多年交道。曾幾何時,為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他的鐵廠先后經營過10立方米、20立方米、50立方米、158立方米等多種型號的煉鐵爐。2007年7月,由于環保不達標,他的鐵廠被再一次關停。幾乎就在山窮水盡之時,老管看到了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播出的“中華甲魚”養殖節目,他來了靈感。隨之,他和幾個朋友先后到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中華甲魚”養殖基地,進行了兩個月的實地考察,又派人到河北保定學習甲魚養殖技術,并于2008年4月成立了“茂生甲魚養殖合作社”,開始了甲魚養殖基地建設。
當天,記者在這個甲魚養殖基地看到,翠綠的冬青環繞著一池溪水,清潔的辦公樓坐落旁邊,14個養殖大棚分成兩排,頗似平常見到的蔬菜大棚。大棚的門上分別標著“幼甲”“稚甲”“成甲”等字樣和每個大棚所養甲魚的數量。在一個大型水池旁,老管指著清波粼粼的水面說:“我這里養甲魚條件好,用的都是龍祠泉流下來的活水,水質清潔且沒有任何污染。這個露天水池飼養的草魚,全部都用來喂養甲魚。”談起甲魚,老管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他說:“才出殼的甲魚叫稚甲,要進行集中喂養;等稍大一點就叫幼甲,要給它們分棚飼養;等甲魚長到0.75公斤以上,就是成甲,要全部露天飼養,進行野化訓練。目前這里養殖的稚甲,全部是從河北以每只5元的價格引進的。今年年底,這里將有1萬只成品甲魚出售,每只可以賣到150元以上。”
在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旁,老管給記者介紹說:“我們合作社一期項目共投資400多萬元,建有14個大棚,占地50余畝,共養殖了17萬只甲魚。這是正在建設的二期工程,預計投資500多萬元,要新建12個大棚,占地150畝,租用的也是一個關停的煉鐵廠。過不了多久,臨汾市民及南來北往的游客,就可以品嘗到平陽大地真正的野生甲魚宴了。”
轉型發展天地寬。據粗略計算,管臨生不干鐵廠養王八,一年經濟收入可上千萬元,其經濟效益并不比開鐵廠差。從老管躊躇滿志的臉上,記者似乎看到臨汾一大批“煤老板”“焦老板”“鐵老板”轉型發展的美好前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