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睡覺之余,湯清亮全部的心思都撲在了種苗培育上
晨曦初露,湯清亮披衣起床。與往常一樣,他首先來到池塘邊,看看張著小嘴浮游水面打露水的“小苗苗”,這已經是多少年養成的習慣。這些“小苗苗”都是湯老板的心肝寶貝,吃飯睡覺之余,湯清亮全部的心思都撲在了“種苗”培育上。
建成國內首個省級鯔科魚苗種基地
位于金灣區紅旗鎮大林紅西五圍的龍勝良種魚苗基地近日獲得相關部門評審通過,成為國內首個省一級鯔科魚類苗種基地。說起良種場的建設與發展,湯清亮坦承不容易。他告訴記者,自2002年開始從事水產養殖業,一路走來,磕磕碰碰地吃了不少苦頭。最初跟著朋友搞些小規模的魚蝦養殖。起步階段,最怕刮風下雨和臺風天,魚塘決堤就 “顆粒無收”了。水產養殖業“苗種”不同,經濟價值差異很大。例如同樣是養蝦,好的種苗成活率高,能創造更好的效益。因此,經過一段時間摸索,湯清亮將業務重點轉移到良種苗培育,從源頭上提高水產養殖效益。
干就要干好,這是湯清亮做人做事的原則。海水科技推廣站站長古群紅對湯清亮有這樣的評價:“老湯很好學,弄不懂的事情總想搞個一清二楚。”湯清亮常常與推廣站聯系,請來高校專家教授一起實驗,解決各種技術難題,努力改良和培育新的魚苗品種。南海水產養殖研究所的李佳兒、區又君等水產專家成為基地常客。去年,湯清亮與專家學者成功繁殖培育金鼓魚、黃尾鱭等高價值魚苗;之后又向馬來西亞、臺灣、廈門等海水養殖專家學習,開發水產魚苗八大類20多種,其中大多數屬名貴良種。目前,基地培育的黃尾鱭、金鼓魚、白花魚、黑鯛等海水魚類苗種,除滿足本地市場及養殖戶需求外,還輻射中山、江門等周邊地區,帶動了一批農戶致富。
“人做好了財自然來”
“人做好了財自然來,”這是湯清亮愛說的一句話。目前當地1500養殖戶跟著湯清亮“食”,共同致富。良種苗場輻射水產養殖面積已超過3萬畝,實現畝產產值超2萬元的良好經濟效益。共同致富在湯清亮看來并非一句空話,其中蘊藏的內涵很多。對養殖戶的基礎培訓、技術指導甚至成魚的銷路等,都得操心。“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接到農戶電話,不管白天黑夜還是刮風下雨,立刻行動。水產養殖最怕缺氧,小小失誤容易釀成大損失。”“去年,我們培育至3公分以上的良種魚苗共8000多萬尾,在這基礎上再交給養殖戶,有效提高了成活率。”
據了解,至2008年,湯清亮在他的水產苗種基地累計投入超過680萬元人民幣,改造建設了粗養魚塘550多畝,完成1200平方米的親魚繁育保溫車間建設,種苗場基本形成一定規模,與農戶合作經營的養殖漁塘180畝。去年,成功繁育出多個品種的魚卵1200多公斤,孵化幼體仔魚12億多尾。“種苗場去年創造產值1300萬元,實現純利潤60萬元。”說起這些,湯清亮輕輕掠過。他透露,在平沙正抓緊建設海水圍親魚培育基地,建成后將配有海魚原種良種選育池、親魚繁殖保溫車間、產卵池、水利設施及排灌、增氧機械、塘基交通、電力設施、實驗室、全自動水質監測儀等。”說起這一切,湯清亮充滿信心。
湯清亮還擔任著金灣農村青年養殖行業協會會長,為會員們申請農機補貼、小額貸款等等提供幫助。談到本次獲評市勞動模范稱號,湯清亮笑言,將以此為起點,繼續努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