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不僅是巨大的資源寶庫,而且是人類生存與持續發展第二空間,是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所遇到的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三大難題的希望所在。濱州擁有240公里海岸線 ,海洋資源豐富 ,區位條件良好。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七個沿海城市之一,黃河三角洲開發的主戰場,濱州在新一輪發展中將如何利用海洋,實現經濟大發展?帶著這些問題 ,記者日前采訪了濱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奎祥。
城市迎來新機遇
韓奎祥告訴記者,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是繼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濱州面臨的又一重大歷史機遇。在新的機遇面前,濱州市委 、市政府不等不靠 ,快速行動,認真貫徹落實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總體戰略部署,按照“一核、兩翼、多節點”(以濱州臨港產業區為核心,以無棣、沾化兩縣為“兩翼”,以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為節點)的空間布局,以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區、全國重要的循環經濟示范區、全國重要的海洋化工高端產業聚集區和黃河三角洲濕地原生態旅游區為目標定位,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努力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要的增長極。
目前,市藍色經濟規劃建設和推進協調領導機構已經成立,出臺了《關于搶抓機遇全力打造藍色經濟區的實施意見》,圍繞編制的《濱州市藍色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篩選確定了122項重點項目,實施重點扶持、重點調度。濱州臨港產業區起步區建設正式啟動,濱州港等一大批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藍色經濟區建設熱潮在濱州已經形成。
重點推進五方面
圍繞藍色經濟建設,濱州將重點推進哪些工作?對此,韓奎祥表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濱州將重點推進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發揮優勢,聯動發展。按照以點帶面、重點突破的原則,舉全市之力加快臨港產業區起步區建設,力爭一年搭框架、三年大變樣、五年上水平。同時,積極培植濱海生態文化旅游區、魯北循環經濟示范區、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代畜牧業示范區、臨港物流區、健康養殖區、淺海灘涂開發試驗區、現代漁港經濟區、新能源科技研發示范區,統一規劃,優先支持,集聚產業,打造濱州市藍色經濟發展的示范區、特色產業聚集區。
二是調整結構,優化發展。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重點培植海洋化工、海洋交通物流、海洋高新技術、生態能源、裝備制造、現代海洋漁業、濱海旅游等七大產業。
三是重點突破,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濱州萬噸級港口建設和中聚能源9個5000噸級泊位等項目建設,完善港口基礎功能,打通出海通道。按照海陸對接、互為輻射的思路,積極推進濱港鐵路、疏港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山東省建設第五縱鐵路為契機,搞好鐵路大通道建設;加快高等級公路網建設,實現高等級公路與沿海港口直接對接,形成聚集沿海經濟開發的綜合交通網絡。同時,抓好防潮堤等水利基礎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藍色經濟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四是轉變方式,集約發展。深入推進生態市建設,加大濕地和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保護力度,加快構筑沿海防護林體系,組織實施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壯大魯北集團、西王集團、香馳糧油、鐵雄集團等循環式生產示范企業、示范園區,努力探索循環經濟新模式,建設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五是市場主導,創新發展。借鑒天津濱海新區等地開發建設的成功經驗,創新運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在財稅、金融政策等方面進行探索試點 。加大對海洋科研及成果推廣、高新技術項目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的財政支持力度。積極引進海洋科研機構,推進科技進步與成果轉化。加快培養一批遠洋運輸、船舶制造等領域的實用型、復合型藍領人才,爭取用5年時間建成4~5個省級“藍色經濟區引智示范基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