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第14屆國際魚類營養與飼料研討會上,學界大腕云集,國內知名魚類營養與飼料專家葉元土教授忙里偷閑,被筆者“逮住”,就本次會議及魚類營養與飼料領域理論與實戰等問題,接受了本刊采訪。
現在比較關注飼料與魚的健康關系
FAM: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質量、安全、可持續發展”,您個人比較關注哪些研究熱點呢?
葉元土:飼料與魚的健康關系是我現在比較關注的。以前過于追求生長速度,魚病增多,反而影響生長。而魚病多了,用藥就多,也影響環境。現在業內對這個問題比較重視了。
飼料方面,哪些因素導致魚蝦不健康呢?油脂氧化影響最大,還有原料里的抗營養因子、重金屬甚至柴油等有毒因子,這些都是目前階段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魚病原因往往是綜合性的,也要綜合性防治。
從配方角度,在保障魚體健康的基礎上,讓魚生長快,發揮最大生長潛能。要做很多工作,一方面科研人員的努力,同時也要通過媒體等向業界包括養殖者宣傳,不要擅自添加違禁物質,不要過于追求生長速度。
FAM:說到魚體健康,除了各種魚病暴發外,,這些年對魚體變色反映也比較多,您也曾經寫過專門文章。
葉元土:魚體變色是因為魚本身已經不健康了,肝膽等器官功能受損,導致體色變化。現在比較常見的黃顙魚變色,分兩種情況:如果魚體變純白,是因為黃色素不夠,不算魚不健康,可通過加黃料來解決。香蕉魚是因為黑色素不夠,魚不健康,往往是由原料含重金屬過多、配方不平衡、油脂氧化等導致,用蠶蛹喂魚也會導致香蕉魚,因為蠶蛹有農藥殘留損害腸道和肝臟,因此要修復肝臟、腸道。
重金屬問題很嚴重,但不能公開講。國內沒太重視,除部分出口品種外。國外對中國水產品的這些問題也有所了解,但他們也沒有辦法,不吃中國的魚蝦吃哪里的?魚體重金屬來源主要是兩方面,一是鎘、汞等在本身在魚粉中含量高;二是工業污水,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底泥改造可一定程度上減輕,但耗費資金巨大。國內水產養殖要想重金屬不超標,只有大力發展中西部地區發展水產,但現在內地工業污染也在增多。還有一種觀點,人們往往認為野生魚蝦比較健康,但其實未必比人工養的好,因為野生魚蝦不吃飼料生長慢,可能重金屬含量累積得更高。
配方跟著原料、魚價走
FAM:魚粉價格長期居高不下,普通南美魚粉還維持在每噸12000多元的價格,您怎么看魚粉高價對對行飼料業的影響?
葉元土:魚粉是資源性產品,會有價格波動,尤其是被資本炒作時更容易大幅波動,去年以來魚粉大漲、今年玉米小麥漲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炒作,脫離了供求關系,對行業影響很大,沖擊了原有的配方設計思維,逼得我們不得不考慮原料組合的問題(現在大家少講替代魚粉了,因為替代是個系統工程,要做很多工作,現在只是減少魚粉用量)。
FAM:有什么具體的應對方案嗎?
葉元土:魚粉替代,或者說原料組合,我們團隊在淡水魚上有完整的技術方案。一旦魚粉價格達到一個警戒線比如8000元/噸時,就可以啟動具體的應對方案。魚粉等原料市場存在資本操作、博弈,貿易商可以囤貨,我們飼料業也要從技術上應對各種原料的價格波動。做配方的思路要調整,以前講配方要相對穩定,現在要市場化,跟著原料、商品魚的價格走,在保障產品質量穩定、飼料效果不變的基礎上,讓養殖戶有錢賺。
FAM:原料組合的研究進展怎樣?
葉元土:各種原料的組合、配方市場化,對配方師要求更高。草魚鯽魚以及羅非等淡水魚配方調整相對比較完善,對魚粉依賴低。而蝦以及肉食性魚類更加依賴魚粉,今后幾年要集中精力把幾個重要品種的替代方案解決。
原料波動對行業是壓力和動力。如果飼料廠配方技術不能升級,可能會被淘汰,為了維護飼料行業整體利益,一定要有比較完善的技術方案應對原料波動,飼料配方一定要轉變思路,跟著市場形勢走。比如魚粉用量減少了,脂肪等就要加多。以前豆粕達到4000元每噸的時候,水產、畜禽都逐漸用棉粕替代。
FAM:麥康森教授在北京一行業會議上提到,可以將對蝦飼料中魚粉含量從32%降到11%,對對蝦生長影響不大,養殖效益反而可能更高,您怎么看?
葉元土:大幅降低魚粉用量技術上是可以的,同時增加油脂用量,不會對蝦的正常生長有負面影響,反而更加健康,因為吃得相對少了。但要是以時間為代價,延長了養殖周期,在蝦價好的時候,大家趕著上市,因此飼料廠不愿意、也不敢太多減少魚粉用量。推廣低魚粉蝦料,需要養殖環節的參與配合才行。
FAM:說到魚粉替代,這次在青島有個肉骨粉等替代魚粉的會議,您怎么看這些產品的推廣?
葉元土:雞肉粉、肉骨粉的價值在于魚粉替代,但現在更多是政治、貿易問題。我們可以從澳大利亞進口這些產品,但不能從美國進口。
FAM:這些年廣東不少飼料企業在積極摸索加州鱸魚全程飼料養殖,據說今年有些企業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您怎么看加州鱸飼料養殖?
葉元土:對加州鱸沒太關注。從營養研究的角度看,肉食性魚類飼料養殖是重要的方向,但不只是與飼料有關。比如烏鱧(廣東俗稱生魚)能馴化吃料,與品種雜交也有關系,不單純是飼料改進的緣故。黃顙魚也是,野生的就很難馴化吃料。加州鱸、鱖魚也會是這樣,要考慮雜交育種手段。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