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8日,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山東濟南召開,10多個有關生物產業的論壇同時舉行,其中海洋生物與藍色經濟發展論壇由于山東正在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而備受關注,各路專家也暢談了自己的觀點。
海水養殖業被很多人認為是傳統產業,然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在作主題演講時卻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海水養殖業是戰略新興產業。
唐啟升表示,首先,海水養殖業能保證糧食安全。進入21世紀以來,糧食安全已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從海洋獲得食物是全球性的需求,世界上有10億人口的食物來源于海洋,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也希望提高海洋食物的生產水平。
其次,發展海水養殖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意義,即可以減排二氧化碳。中國的海水養殖以貝藻類為主,據研究,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120萬噸。按照當前中國的需求,到十幾年之后,每年減排量可達200萬噸。
最后,海水養殖業改變了漁業生產方式和結構。我國水產業已經完成了由“海水超過淡水,養殖超過捕撈”的歷史性轉變。唐啟升認為,從產業發展的科學內涵看,海水養殖業將成為現代漁業發展的突破點。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巡視員鄒勇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自從2003年我國第一部關于海洋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以來,我國海洋產值已占全國GDP的近10%,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些突出問題,例如海洋產業結構趨同,整體上還處于粗放發展階段;海洋產業結構低質化明顯,開發布局不合理等。
“在這種情況下,山東提出了藍色經濟區建設,這是豐富沿海開發方式的創新之舉。”鄒勇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山東借助藍色經濟區建設,可以在全國率先走出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新路。另外,山東發展海洋產業的優勢得天獨厚,希望能探索出我國沿海地區實現國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突破口。
據介紹,在山東提出建設藍色經濟區后,今年3月份,國務院批示同意了國家發改委上報的《關于開展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請示》,明確提出在山東、浙江、廣東先行開展海洋經濟試點工作,希望能探索出一條適合國情的海洋經濟發展之路。
據介紹,山東海岸線3000多公里,占全國的1/6,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與山東省陸地面積大體相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