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玉州區堅持走高效漁業發展路子,以相對較少的養殖水域面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名列2005年“廣西漁業生產十強縣(市)區”,根據自治區2005年漁業經濟調查數據,該區漁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950元,是廣西內陸淡水地區最高的縣(市)區之一。今年1月至4月27日,該區水產品總產量5898噸,總產值3656.76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02%、2.7%。
該區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加速水產養殖品種的更新換代,優化品質,推動了漁業經濟發展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十五”期間,該區先后引進豐鯉、太陽魚、淡水白鯊、武昌魚等10多個新品種,2005年,該區水產養殖名特優品種數量達38個,名特優品種養殖面積達到了982公頃牞產值7562萬元牞占全區漁業總產值的60.5%,名特優水產品種養殖覆蓋率達到50.9%,為廣西內陸淡水地區最高的縣(市)區。
加快本地水產優良品種的選育和名特優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加速水產業發展。該區利用遺傳育種選育優質親本,每年孵化優質本地塘角魚苗3億尾,外銷廣西區內及廣東、云南、貴州等地,年產值600萬元,占該區苗種產值80%以上,已成為廣西最大的塘角魚苗生產基地。該區還改革傳統養殖模式,積極推廣主配養比例為80∶20的高效養殖模式以及魚鴨套養、魚雞套養、魚豬套養等養殖新技術,積極推行輪捕輪放養殖制度,保障水產品常年均衡上市,解決了水產品季節性過剩問題。
該區還針對漁業生產分散經營的特點,每年投入?,加強對漁民的科技養殖培訓,實施漁業生產全程質量監控,積極指導規模養殖場推行漁業標準化生產,提高水產品質量。目前,該區以養殖甲魚為主、養殖面積15公頃、年產值400多萬元的發東養殖場已成為玉林市惟一通過廣西(省級)淡水漁業首批獲無公害水產養殖產地認定的養殖場,其產品的無公害認證已獲國家農業部通過。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