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交流、思考是周寶明迅速融入水產行業,謀求更大發展的秘訣。
周寶明是中山市坦洲鎮一位河豚養殖戶,很偶然的一次機會與之通過網絡認識。從事河豚養殖不到一年時間的他相對于很多養殖戶來說還相當的短,而相對于一些幾十上百畝的養殖戶他也還只算是小打小鬧,但當于筆者的交流的過程中,他的一言一行之間都坦露著對目前養殖所面臨問題的獨特思考以及個人在這個行業中發展的明確規劃。
養殖需要改變傳統觀念
“我以前是網絡工作者,幾乎一天24小時都面對著電腦”周寶明告訴筆者,而談到是什么原因讓他放棄原來工作轉而進行河豚養殖的,他說直接的契機來自于去年由于長期面對電腦缺少活動生了一場大病,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認為隨著海洋資源的日益缺乏和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產行業未來具有巨大潛力。所以他毅然放棄了以前的工作,跟著養殖多年的老養殖戶學習養殖河豚的基本技術,“那段時間白天大多時間都呆在池塘,什么活都干”,周寶明笑著說。一段時間的熟悉之后,周寶明也開始了自己養殖。
但學習并不意味著全盤照抄,“我現在基本上二十天左右,對池水進行一次消毒,定期投放一些微生物制劑改善水質,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土霉素等改善魚腸胃。”周寶明認為其實誰都病來了不好治,但是很多養殖者觀念就是改不過來,往往都是只要不出問題就絕不用藥,出了問題就病急亂投醫。“其實這些預防工作花不了多少錢,比如使用微生物制劑,一星期使用一次,一個月也就花費幾十塊錢,而如果魚死亡損失遠不止這些,而且水質好了對魚的攝食、吸收等都是有幫助的”周寶明表示,特別是現在進入高溫季節,一些養殖者已經開始出現死魚。此外,他覺得養殖者另外一個不良的習慣就是對水質好壞判斷經常是憑感覺,“養殖經驗很重要,但是一些細微的變化很難發覺,水體的各項指標都可以通過科學測定出,不能只靠感覺。”
運用網絡力量謀發展
談到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養殖具有這么深的了解。“網絡啊”,也許是之前工作的經歷讓周寶明深知網絡的好處,“我們養殖者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而網絡上有無限的信息,比如養殖方面的經驗心得可以通過行業論壇、QQ群得到交流;養殖出現水質、病害等問題,拍攝下來傳上去,大家一起討論也很有幫助”,顯然,通過網絡他擁有了很多養殖戶所沒有的資訊。而通過這種交流,他也對自己在這個行業中的發展有了更細致的規劃。
目前他正在積極準備涉足流通,一些南京、上海的客戶與他都有過聯系商談,而這其中就有通過網絡而認識。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別是對于運輸的成本、損耗等方面還需要細致的調查,他表示。而在養殖方面,他也計劃著明年繼續擴大規模。“我的最終目標是成立一家河豚養殖與流通的公司,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周寶明充滿信心地表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