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海涂七七丘,一只只水塘的四周已圍起半人高的水泥墻,上面用鋼管和薄膜覆蓋,剛放養不久的南美白對蝦苗就“住”在這樣的大棚里。“通過大棚養殖,放養密度可增加3倍,每畝產值也將翻上好幾番呢!”昨日,市晨輝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興奮地說,今年,他已投資200余萬元,建起20畝大棚蝦塘。
這一養殖新模式開創上虞市南美白對蝦養殖先河。據介紹,南美白對蝦系熱帶蝦類,能否養好,氣候是關鍵。特別是上虞每年的梅雨、臺風季節,氣溫變化大,而且大量雨水夾帶雜物沖入露天塘內,容易使對蝦起病,養殖戶們因此常遭重創。
“建起大棚設施后,蝦塘應對天氣變化能力強了,而且能提早或推遲對蝦的起捕和銷售時間,錯開上市高峰,提高養殖效益。”市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的一位技術人員介紹,“可以這樣說,露天養蝦七分靠天,三分靠技術,而大棚養殖恰好相反。”
他還說,大棚蝦塘底部用水泥澆鑄成漏斗式,并采用“雙底雙高”養殖技術,底部增氧,底部增排放,排污能力更強,如遇氣溫低,可通過鍋爐增溫,還24小時開設增氧泵,有效控制蝦塘水質,增強對蝦體質,提高綜合效益。
據該公司負責人陳軍介紹,大棚設施蝦塘棚內溫度一般可控制在20攝氏度左右,一年至少可以養殖兩季,每畝蝦苗放養密度達15萬尾,預計每畝對蝦產量在1000公斤左右,最高可達1500公斤,與露天養殖每畝250—300公斤相比,將翻上三番多。
“大棚養蝦還能像蔬菜一樣反季節上市,這一點,價格上也有優勢。”市水技中心的技術人員說,一般七八月間的對蝦平均每公斤上市價在20元左右,而元旦前后的對蝦每公斤可售到40元左右,效益十分可觀。
大棚養蝦這一養殖新模式吸引更多對蝦養殖戶爭相效仿,今年,上虞市另有2戶養殖戶也將建起60畝大棚設施蝦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