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特別報道:
一、我國網箱、網圍的養殖史
1.網箱養殖
據史料記載,中國約在800年前已用密目網箱來暫養由江河中撈取的魚苗,暫養時間約15-30天,等待出售。這方法在捕撈天然魚苗和池塘養魚業中一直延用至今。但是真正有意義的網箱養魚則始于1973年,目的是利用興建水庫的初級生產者(浮游植物)而設置網箱,培育13厘米以上的大規格鰱、鳙魚種,再放養于水庫,以提高魚種在水庫中的成活率。這種模式一直延用至今,以后又發展到培育2齡鰱、鳙魚種。1977年起開展不投餌的網箱養殖鰱、鳙成魚,同時開展了投餌的網箱養殖草魚、鳊、鯉等魚類,為充分利用水資源找到了有效途徑。上世紀80年代網箱養魚進入了全面推廣階段,并具有中國特色:一為利用水庫天然餌料,培養鰱、鳙魚種,投放水庫;二為不投餌養殖鰱、鳙魚,從魚種到成魚配套養殖;三為用大體積網箱混養兩個品種以上的魚類。此階段的養殖存在的問題是單產和效益不高。80年代后期,多種網箱養殖技術試驗均以提高產量和效益為目的,最終形成單品種、高密度、魚種和成魚配套養殖,有投全價配合飼料的養鯉模式和投喂水草的養草魚等模式,形成一套技術成熟的模式,推廣迅速。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網箱養魚技術有較大的突破,養殖品種也多樣化,包括池塘可養的種類(鯽、鳊、鯉)、引進種(虹鱒、羅非魚、斑點叉尾刪)、肉食性魚類(鱸魚、鱖、舶等)的馴化投餌養殖等,尤其在推廣了小體積網箱養魚后,試養新品種增多,資金少的個體漁民參與網箱養殖的增多。大水體優越的環境條件與高產的網箱養殖技術相結合,帶來水產品的優質、高效和市場的高競爭力,促使網箱養殖持續發展至今。
2.網圍養殖
中國有50多年的在湖泊、河溝中攔截一塊較大水體(2-3面為岸)進行養魚的方式和經驗,但由于水體交換小,更兼粗放粗養,產量和效益較低。上世紀70年代在草型湖泊曾因放養草魚過量而使草型湖泊演變成藻型湖泊,為合理利用并保護水草資源,在草型湖泊的敞水區進行了網圍養魚試驗,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后生產上廣泛應用并迅猛發展,特點是建立在以沉水植物為主飼料的、主養草食性魚類的基礎上。研究監測表明,沉水植物的生物生產力很高,采用刈割投喂方式既會使網圍養魚有較高的魚產量和經濟效益,而且也能延緩湖泊的沼澤化進程,成為有效的生態養殖方式而可持續地發展。上世紀90年代后又成為主養中華絨螯蟹的較佳方式。
二、中國內陸天然水域網箱、網圍養殖現狀
2004年,中國內陸天然水域中有漁業活動的湖泊約93.97萬公頃,漁產量114.7萬噸:水庫168.96萬公頃,漁產量205.1萬噸;河溝37.74萬公頃,漁產量77.3萬噸。在這些水域中布設有網箱養魚的面積共計5310.2公頃產量59.23萬噸:網圍養魚的面積共計為30.19萬公頃產量48.77萬噸。網箱和網圍的面積僅占總水面的10%,而產量卻占總產量的21%。因此可見,這兩項大水體中的養魚技術在推廣后得以迅速發展,并保持持續發展的勢態。
1.淡水養殖魚類
養殖品種:網箱主要養殖吃食性魚類,如鯉、草魚、鯽、虹鱒、羅非魚、斑點叉尾鮰、鯰類、鱸、鱖、鲌類等,其次為不投餌的網箱,主要養殖鰱、鳙魚及其魚種。
網圍則以養殖草食性魚類為主,因而草魚和團頭魴占85%-90%,其它為鰱、鳙、鯉、鯽等魚類。
2.網箱網圍規格和類型
網箱規格主要是4米×4米×2.5米、或5米×5米×2.5米的傳統網箱,和2米×2米×1.0米、或3米×3米×1.0米的小體積網箱。在水庫中都是浮動式的,在淺水湖泊中還有定置式的,在有冰凍的深水湖泊和水庫則有沉降式的(結冰期下沉于冰下2米),在有流水的江河中有船式的,在豐枯水交替的流水灌溉渠道有金屬式網箱等。
3.放養密度
視網箱的體積大小和養殖品種不同有較大差異,一般傳統網箱比小體積網箱的放養密度低;鯉、羅非魚、虹鱒、斑點叉尾鲴等魚類放養密度較高,而鱸、鲌、鱖等魚類的放養密度則低些,鰱、鳙等不投餌的放養密度更低。
網圍養魚由于是多品種混養,其放養密度與主養魚的魚種規格大小、個體生長速度、回捕率密切相關,如與主養草魚和團頭魴相比,放養密度就可低1/3左右。
4.養殖時間和單位水體的產量
一般養殖周期為240~270天,單位水體產量受網箱體積(網圍面積)大小、技術水平和養殖對象的影響相差極大,如小體積投餌網箱產量高的可達200千克/米3以上,而大體積不投餌網箱產量僅2-3千克/米3。從全國2004年的情況來看,網箱養殖平均單產僅為11.15千克/米3,網圍養殖平均單產僅0.16千克/米3,可見總體水平還是很低的。
5.上市規格和價格
中國國內的淡水水產品市場很大,各地市場需求與當地習俗有關,因此商品魚上市規格差異較大,如一般養殖魚類500克左右即可上市,而長江下游地區的草魚、青魚規格卻要在3000克以上。
關于魚價依品種而不同,一般傳統養殖的魚為6-30元/千克;名貴魚類則50-100元/千克,甚至更高。價格特點是野生捕撈的魚高于養殖的魚,網箱養殖的魚高于池塘養殖的魚,名貴種類的魚高于傳統種類的魚。
淡水水產品中一般青蝦、白蝦、河蟹等的價格要高于魚類。
三、淡水網箱和網圍養殖存在的問題
1.技術問題
供應網箱和網圍養殖的種苗是充沛的,但長距離運輸、車船轉運等操作中會造成魚種死亡和魚體受傷致病;養殖品種過多,專用配套飼料生產不足;魚種放養時未經檢疫,或濫用飼料而營養缺乏及其它原因等有時會引發病害。
2.社會經濟方面
從事網箱與網圍養殖的企業只有少數首先研究市場問題再來安排生產。事實上從事網箱與網圍養殖的漁民以個體居多,他們首先考慮的是生產成本,缺乏市場營銷的知識和能力,依賴于中間商或經紀人。生產與經營的分離,往往出現盲目生產或生產過剩。
3.環境方面
突發性的水域污染是養殖的最大危害,網箱養殖尚可遷移,但網圍養殖就受害了,還有不可預見的臺風、洪水常使養殖遭受滅頂之災。某些水域中的野生或水生動物對網箱和網圍養殖也構成威脅,如龜鱉類和水老鼠會咬破網衣吞食死魚,從而使養蘊魚類逃逸,造成養殖的損失。
四、今后的方向和目標
為保障市場供給和增進人們健康的需要、農漁民增收奔小康的需要;保護水域環境的需要,中國將持續發展網箱和網圍養殖,其方向和目標是:
1.保護水環境前提下可持續地發展網箱和網圍養殖
中國在網箱和網圍養殖方面總體上缺少計劃,無產量目標,而由各省市因地制宜地自定目標。為了保護或優化內陸淡水水域的水環境,以國家頒布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湖、庫水質標準為依據,并按其主功能(飲用、灌溉、蓄洪等)差別,禁止或允許網箱或網圍養殖,同時全年進行監測,如水質達不到要求的,要中止或減少網箱或網圍養殖。如天津市的于橋水庫是禁止網箱養殖的:重慶市的長壽湖于2004年撤除了全部網圍養殖;江蘇省太湖的草型湖灣東太湖則被限制了網圍養殖面積:浙江省千島湖573公頃的水域內,為保水質不被污染,在5年內允許發展不投餌網箱73公頃,投餌網箱33公頃,這表明了我國在發展網箱和網圍-上的慎重。
2.建立和完善網箱和網圍養殖為主體的產業鏈
中國的網箱和網圍養殖很多是家庭式的。近年來,許多養殖戶已組成各種形式的“養殖協會”,建立和完善包括“苗種繁育-餌料供應-養殖-市場營銷-產品加工”的產業鏈。當前生產的淡水魚尚局限于傳統魚類或本國人民喜食的特種魚類,所以國內消費量占了90%以上,僅有部分出口的羅非魚和斑點叉尾鮰是網箱養殖的。今后為提高效益(增加淡水養殖魚類的出口量)和附加值,網箱養殖羅非魚和斑點叉尾鮰的數量可能會有所增加。
3.以環境與養殖生態互補為基礎,規范網箱和網圍養殖技術
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在重視糧食、畜牧生產的同時,合理利用包括湖泊、水庫在內的水域資源來發展漁業,對保障食物安全和提高區域性自我供給能力具有促進作用。為使網箱和網圍養殖可持續發展,必須規范養殖技術。
4.網圍養殖是以有豐盛的水草為基礎的, 因而保護水草為第一要素
近20年的網圍養殖實踐表明網圍區的水草在養龜一個月后消失殆盡,但網圍撤除后第二年水草即恢復生長,為此我國實施的是“水下牧場中移動式圈養魚類”方針。各大水體都有漁業管理機構,均制定了漁業管理條例。通過發放養殖許可證控制養殖面積,并合理布局,防止過度密集影響水質。通過在監測水質的同時監測水草的種類和數量變動,為網圍布局提供依據。已制定了《草型湖泊網圍養殖技術規范》(正在審核中),即在草型湖泊中,利用豐富的水草資源可為龜類養殖提供大量廉價飼料的基礎上,制定一個不單純從漁業自身利益出發的養殖業,而是既有魚產量又能保護水草資源,進而保護水質的標準化網圍養殖技術。它包含了水域環境條件、網圍設施建造、魚(蟹)種放養密度、餌料質量與投喂技術、飼養管理要求、捕撈和暫養技術等基本操作。
5.強化管理
上世紀末以來制定的某些品種的網箱養殖技術規范,純屬養殖技術,未考慮網箱養殖對水域的影響。本世紀仍會制定這類養殖技術規范,但在應用時網箱的設置水域、廢物的控制和排放等都由水域的管理部門根據科學規劃和發放養殖證來監管:養殖種類和餌料由養殖者選擇,并進行飼養管理和健康管理;但飼料質量和安全,藥物和其他化學品的使用要受各級漁業監測站(集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環境監測和病害防治體系于一體)的監控。
6.技術上的防范措施
不科學的網箱養殖中會因過度投喂而出現殘餌,加之魚的排泄物以及不恰當的魚藥使用等,會對水體產生負面效應。因此通過對管理者和養殖者的培訓,采用一些措施予以防范。如:①根據適宜的養殖容量,總體上控制養魚生產量;②網箱布局總體(根據水域形態、底質等)合理。局部要求規范,如網箱以一字型排列,行距10米以上:不以棋盤型設置,以防病害傳播等;⑧養殖種類的合理搭配,如不投餌網箱與投餌網箱以適宜比配置:④改進喂養技術,采用科學的投餌標準和投喂方法控制飼料系數;⑤改進餌料配方,推廣使用高質低耗的膨化飼料,減少殘餌:⑥利用大型水生動物凈化水質,如在大水體內同時放養鰱、鳙魚來減緩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放養鯉、鯽魚和其它吃食性魚類來清除網箱養魚的未食餌料,防止殘餌在底部堆積等;⑦保護或移栽大型水生植物,凈化水質。
南方漁網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