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棚里種蔬菜,你一定聽說過。現在魚啊蟹啊也都進大棚,你聽說過嗎?在路橋金清鎮,這種溫室養魚現在很作興。
“進大棚的魚蝦可以提早2個月上市,魚蝦的存活周期也會拉長。”金清鎮三坨村綠野水產養殖場負責人張友定的一番解釋讓記者更加好奇。真的那么神奇嗎?
記者從金清鎮政府工作人員那里得知,前一兩年鎮里只有部分養殖戶搞大棚養殖,因為出了效益,今年鎮里的養殖戶投入550多萬元資金,欲建在省內算得上規模的大棚蝦蟹養殖基地。
據悉,大棚養魚屬反季節養殖的一種方法。通常情況下,是在養魚池上搭建鋼構大棚,以提高溫度,促使魚苗繁殖期提早。張友定介紹,按照臺州的氣候特點,水產養殖只能有一季,集中在7月至12月,而通過大棚養魚,市民5月就可以吃到新鮮上市的水產品。通過調節溫度,特殊的魚種還可以養殖到來年的元旦。
“至少可以讓市民多4個月在餐桌上吃到新鮮的水產品。”張友定甚至認為,將來技術成熟,一年不單可以養殖兩季魚蝦,還可以延伸至三季。
對張友定等養殖戶來說,除了提高產量外,養殖利潤的提高也是促使他們花大錢投資大棚養殖的一個原因。水產養殖戶羅永春告訴記者,通過反季節養殖出來的魚類產品,價格優勢明顯。比如,平時南美白蝦賣28元/公斤,而由于有了時間差,大棚養殖出來的南美白蝦可賣到60元/公斤。他初步估算了一下,這樣養殖畝產價值至少提高一倍。
記者還了解到,這種大棚養魚模式不但在路橋漸熱,溫嶺、玉環等地也在悄悄興起。溫嶺養殖大戶王達根說,據他所知,隨著水產品養殖經濟效益日益凸顯,我市各地都在推廣反季節養殖,尤其是今年,估計推廣了10多家上規模反季節養殖基地。
【新聞鏈接】
在市場上,市民有這樣的疑問:反季節的水產品安全嗎?
“大棚養魚并非藥物催熟的方式,對于人體是沒有危害的。”市海洋與漁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程巖雄肯定地告訴記者,目前我市上規模的大棚養殖水產品是通過無公害標準建立起來的,他們經常對該類水產品進行抽查,未發現質量問題。程站長還介紹,大棚養魚主要是通過溫度調控來提早魚類生長期。我市水溫相對低不利于多季水產養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