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氣溫持續超過20℃,大棚反而害死了蝦。
近一個月以來,珠三角一帶氣候溫暖,令人感覺很舒服,但是大棚里的南美白對蝦卻遭了殃。自11月開始,蝦農擔憂的寒潮并沒有到來,反而一直陽光普照,原本為了防凍而搭建的大棚里,水溫甚至高達40℃。高溫導致池塘溶氧低,池塘水質惡化,對蝦出現大量死亡。業內人士分析,珠三角地區的冬棚蝦發病死亡,市場供應將會更加緊張,原已高企的價格還將持續攀升。
在10月初,華南地區曾迎來一次短暫的寒流,氣溫幾天之內驟降了近10℃。“寒潮來了?”當時珠三角很多對蝦養戶頗為緊張,因為去年同期亦有寒潮突襲華南地區,不少沒來得及搭棚的池塘,對蝦多被凍死凍傷,損失慘重。
據了解,今年珠三角不少養戶甚至在9月就已開始搭建大棚。10月初的短暫寒潮更是促使珠三角各地掀起一陣搶搭大棚風潮。中山某搭棚隊負責人胡澤坤告訴記者,當時需要搭棚的養戶很多,搭棚隊原有的人手根本應付不過來。由于人工、搭棚材料的價格均大幅上漲,今年搭棚的成本比去年至少高20%,由于今年的對蝦價格比去年同期高,養戶對后市也普遍看好。在豐厚的利潤吸引下,很多人今年大力投資冬棚。
但是,現實卻給人們開了一個玩笑。統計顯示,11月上旬廣東平均氣溫達到23℃,比歷史同期平均氣溫高出1℃,11月中旬,廣州的旬平均氣溫或候(五天為候)平均氣溫都超過22℃。這導致大棚里水溫偏高,對蝦不斷死亡。湛江粵華飼料有限公司中山片區業務經理張偉軍告訴記者,中山很多池塘搭建大棚后,對蝦出現大量死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大規格的對蝦(40支/斤左右)。
據了解,按照以往搭棚的習慣,大棚一般只留兩個東西朝向的通風口,面積并不大。這主要是因為冬天的風向多為北風,東西朝向、小的通風口可更好地保持棚內水溫。張偉軍告訴記者,持續暖和的天氣導致中山蝦塘普遍溫度過高,“一般都有38℃,有部分池塘甚至高達40℃。”
按照氧氣在水體中的溶解規律,水溫越高,能溶解在水體中的氧氣越少。養殖水體的溶氧主要源于藻類的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在大棚覆蓋下,藻類光合作用減弱,產生的氧氣較少。藻類與各類浮游動物的呼吸作用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導致池塘的溶氧很低。中山橫欄鎮養戶馮感培說,用于保暖的大棚通風很差,即使不停開動增氧機或灑增氧劑,都難以提高水中的溶氧。在低溶氧水體中,對蝦攝食減少,免疫力下降,偷死嚴重。
高水溫低溶氧給對蝦養殖帶來另一個不利因素,就是有利于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容易導致水質惡化。在池塘水體中,有益微生物多是好氧菌,而有害微生物則多是厭氧菌。在對蝦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殘餌、蝦糞便。這些都是池塘中各類微生物的食物來源。高溫低氧而食物充足的水體恰似有害微生物的溫床,它們伺機大量快速繁殖,分解排放對對蝦有害的物質,這也導致了對蝦死亡。
經過了今年的嚴重蝦病后,廣東各地的存塘蝦并不多,能趕在春節左右上市的大規格蝦更少,今年不少地方都指望著珠三角的冬棚蝦供應市場。好幾位蝦中告訴記者,經過這次“桑拿浴”后,珠三角的存塘大規格蝦僅剩一半,到春節時價格更會猛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