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河蟹養殖池套養青蝦是目前江蘇省寶應縣水產養殖比較普遍的一種模式,既充分利用水體,又增加了經濟收入。這種模式在江南地區推廣比較早,效益非常明顯。2010年11月5—6日,安宜鎮中港漁場一行六人,在場長段廣進的帶領下,來到吳江金家壩鎮、宜興官林鎮參觀考察河蟹套養青蝦養殖模式。
在吳江金家壩鎮,鎮水產站宋站長向他們介紹:由于當地水面承包費用高,一般1000--1200元/畝,最高3800元/畝,養殖模式的制定很重要。今年,全鎮河蟹養殖基本采用河蟹套養青蝦模式,青蝦畝增收1000元,河蟹產量一般在200—250斤左右,規格125—150克/只。青蝦苗種在6—7月放養,采取地籠捕撈,捕大留小。年底干塘時,蝦苗集中暫養,待來年塘口準備工作結束,計數入池。
宜興官林鎮豐義養殖場的養殖過程,與吳江又有所不同。蔣南松場長向他們詳細介紹了他的養殖情況:今年他的36畝蟹池,畝放蟹種2000只,河蟹畝產340斤,平均規格140—150克/只,青蝦銷售9萬多元,蝦種為上年留塘。畝純利潤達萬元以上。在養殖管理方面,他們與吳江的區別有以下幾方面:
1、上年銷售結束后,一般不清塘,主要目的是保留蝦種。同時及時種植水草,主要品種為伊樂藻,為蝦種提供越冬場所。
2、成蝦于次年5月底前全部上市銷售,留塘蝦主要用于繁殖來年蝦種,一部分作為河蟹的活餌料。
3、配套養殖魚,一般少量放養白鰱,不放養花鰱,因為花鰱攝食青蝦的幼體。禁止放養鱖魚。
4、進水時,用濾網嚴格過濾,防止野雜魚進入。因為養殖過程以顆粒飼料為主,野雜魚消耗飼料。
5、由于不清塘,防病工作十分重要,一般15—20天預防一次,同時使用生物制劑調節水質。特別在高溫期池塘水位應保持在1.2米以上,水草覆蓋率達50%以上。
6、餌料投喂:前期以冰魚和蟹顆粒飼料為主,顆粒飼料又作為蝦的餌料,確保蝦在5月底前達上市規格。7月份開始,搭配玉米等植物性餌料。8月中下旬,飼料投喂質量要好,使河蟹最后一次蛻殼,規格翻番。同時,強化蝦苗體質,提高越冬成活率。
7、河蟹的放養密度最好在1000—1200只/畝,今年他的密度過大,商品蟹的規格比往年偏小。
8、由于蝦的密度相對較大,及時開啟增氧設施非常重要。一般大霧天氣、連續陰雨天氣、悶熱天氣均要持續開機,以防蝦苗缺氧泛池。
在宜興參觀人員了解到當地有的養殖戶8年不清塘,養殖效益也很好。對此,縣水產部門建議,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把蝦苗集中暫養,但主養池口清塘工作一定要做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