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從云陽縣平安鎮獲悉,該鎮去年起主動承接網箱養殖戶,利用溪水發展流水養魚,一舉成為云陽最大的生態漁業鎮。
魚類市場缺口大
云陽地處庫區腹地,三峽成庫后,庫區水域面積大幅增加,為水產養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全縣網箱養殖迅速發展。到2008年底,云陽境內共有網箱養殖戶197戶,年產魚8000噸,產值達上億元。
“原有的8000噸產量,市場完全能夠消化,網箱養魚取締后,市場就出現了一個大缺口。”該鎮負責人說,實際上,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市的生態魚缺口就達10余萬噸。
“8000噸的網箱魚市場,10余萬噸的生態魚市場,是一個很大的蛋糕。”這位負責人說,如果抓住市場機遇,有效搶占市場,生態漁業就會成為全鎮的一大產業。
河灘地“變廢為寶”
平安鎮位于洞溪河邊,境內有河流20余公里。由于水漲水落,河邊出現了大量河灘地。另外,平安境內溪溝較多,洪水沖涮形成了不少沖涮田、沖涮地。據統計,全鎮有河灘地、沖涮田5000余畝。
“河灘地基本都是荒蕪地。”該鎮負責人說,隨著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很多好田好地都面臨荒蕪,還是通過政府引導,實現有效流轉。但一些低產田地仍然荒蕪著,河灘地更不用說。
該鎮抓住網箱拆除機遇,及時引導養殖戶開發河灘地,一時間,上10位網箱養殖戶到該鎮考察。“發展流水養魚一是有山有落差,水才能流;二是有供利用的平壩地帶,規模才做得大!边@位負責人說,平安具備這兩個條件。
免費發放魚種苗
為把生態漁業做大做強,該鎮成立了專門的產業班子,制定了生態漁業規劃,特別是在網箱拆除時期,派出人員與養殖戶對接,動員其到該鎮岸上發展。
同時,該鎮還制定了生態漁業發展明白卡,大力宣傳適合發展的地域面積、水源情況、交通情況等,供養殖戶參考。還開通魚業發展綠色通道,積極做好土地租賃、供水供電等服務工作。
良好的環境吸引了溫定軍、溫定銀、胡兵等網箱養殖戶前來發展,建設平安黃木生態養魚場,當年就完成投資400萬元,建魚塘8口,面積80余畝,可年產商品魚20多萬公斤。
今年,該鎮又將生態漁業做為萬元增收的主導產業,組織開展了養魚技術培訓,無償發放了310萬尾魚苗,助推200余戶農戶養魚致富。
年產值2000萬元
在政府的推動下,平安生態流水養魚迅速發展。白合村張清等,投資80萬元,利用河灘地,建成了100畝養魚池。五湖村李孝美,通過整治龍塘煤礦外的河道,建成養魚池200畝。七一村黨支部書記李應明,帶領4名村民,利用沖涮田建成120畝流水養魚池。
此外,還有忠誠、龍塘等村都利用洞溪河沿線灘涂多,山谷底部泉水活的優勢,紛紛建起了生態流水養魚場。
目前,平安鎮已建成流水養魚場2000余畝,年產商品魚500余萬公斤,年產值2000余萬元。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