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聽魚友說,在金山區朱行鎮有個規模不小的“美瀾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各種觀賞魚。今天正好路過那里,于是就駐足參觀采訪。當公司經理何志輝得知我的采訪意圖后,就熱情陪同我進場參觀。
整個養殖場占地約六十來畝,因為這里養殖的是熱帶魚,許多戶外的養魚池冬季暫且不用,顯得有點蕭條。何經理指著不遠處的一排彩鋼板房告訴我,那就是冬季熱帶魚的魚房。
走進越冬的魚房,一股暖流撲面而來。暖房里齊唰唰六排玻璃漁缸(1000來個)養著各色熱帶觀賞魚。有神仙、有玻璃拉拉、燈魚、有紅、藍斑馬、有美人、有地圖、有羅漢、有馬利、有孔雀等上百個品種上千萬條大小魚兒。看見這么多的魚,我連忙拿出相機,結果因為室內外溫差太大,相機鏡頭居然蒙上一層霧氣(戶外0度,室內是26度),無法拍攝。我把相機放在空調出風口吹了好長時間,才把霧氣除掉。因為室內魚缸不用電加熱棒加溫,所以玻璃魚缸表面都蒙有水氣,拍出來的魚兒照片效果不好。
我和何志輝經理邊參觀邊聊,得知他是江西人,養觀賞魚前是個種田的農民。早在88年曾在老家的承包池塘養過白鰱,那時的白鰱賣九毛錢一斤,一條二斤來重的白鰱只賣一元五毛左右,因為賺不到錢,所以后來就沒有再養。
問及何經理什么時候開始養觀賞魚。何經理笑著告訴我,他養觀賞魚主要啟蒙人是他在上海水產大學任教的哥哥何文輝教授。
那年他來上海看哥哥,哥倆在閑聊中說到了養觀賞魚的經濟價值。當哥哥告訴他一條煙頭來長粉絲粗細的熱帶魚可買二元五毛錢時,養過白鰱的何經理當時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他養的二斤來重的白鰱只賣一元五毛錢。哥哥怕他不相信,就把他帶到附近的花鳥市場,讓他自己去打聽熱帶魚市場價,這不打聽還好,一打聽就讓他下決心投身觀賞魚養殖業一發不可收拾至今。
我不想透露何經理這個貌不驚人的養殖場一年能賺多少錢,我只要告訴你在這個養殖場里,從孵化到成魚,一共養殖近千萬條各色觀賞魚,最低的幾毛錢,最高的幾十甚至上百元。我想,不需要我計算大家就知道這里蘊藏著的驚人經濟價值了。
何經理告訴我,養熱帶魚可是個技術活,溫度、環境、水質、餌料還有魚兒的病蟲害的防治,學問深奧著呢。何經理實話告訴我,他是個農民文化不高,如果沒有專門從事水產養殖教學、研究的哥哥在技術上鼎力支持,他這個養殖場是絕對搞不起來的!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水平的提高,人們更要求充裕的精神生活方式,日益從溫飽型向享受型發展。色彩鮮艷、姿態優雅、若隱若現、美妙動人的觀賞魚和觀賞性水生動植物,以及正在世界各地興建的水族館,把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美妙神奇,充滿生氣的水中世界展現在人們眼前。當今世界各國,不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都在興起一種觀賞魚熱。一方面觀賞魚休閑飼養迅速發展,觀賞魚作為一種水養寵物,使人們業余生活充滿了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觀賞魚生產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利用各自的優勢發展觀賞魚養殖,互通有無,開展貿易往來,充分開發觀賞魚的經濟價值,使觀賞魚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成為漁業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盡管觀賞魚生產養殖在我國還只是剛剛起步,但它潛在的經濟價值不容忽視,它不但能提高人們精神生活的品位,也能為經濟不發達的郊區農民提供一條脫貧之富的捷徑。
走出這個貌不驚人的觀賞魚養殖基地,它在我眼里已經不再是寒冬蕭條的幾排水泥魚池了,它在我眼里分明就是陽光下散發著耀眼光芒的聚寶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