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武(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嚴格清整和消毒是盱眙龍蝦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控制的前提條件。盱眙龍蝦養殖池清整時首先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不超過10cm。在消毒前一律排干池水清塘后,經陽光暴曬和冬季冷凍,通過日曬和冰凍不僅殺滅病菌,而且增加淤泥的通氣性,促使淤泥的中間產物分解、礦化,變成簡單的無機物。
其次,移植合理密度水草是盱眙龍蝦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控制的根本保證。盱眙龍蝦養殖池在種苗放養前必須要種植與移植水草,通過水草的生長繁殖來控制和改善養殖水體的生態環境。水草的種類主要有伊樂藻、輪葉黑藻、金魚藻、苦草、水浮蓮、水花生等,水草既為龍蝦提供更多的飼料源,促進龍蝦的生長,還具有凈化水質的功能,為盱眙龍蝦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移植的水草分布均勻,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栽植保持合理的比例,以適應盱眙龍蝦生長棲息的要求。水草覆蓋面積達池塘水面的60%以上,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各占1/3。
第三,培育天然餌料資源是盱眙龍蝦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控制的有效手段。通常每畝水面放養活螺螄200-300kg,讓其自然生長、繁育。移植的螺螄既為龍蝦提供天然餌料,又對水質有極強的凈化作用,為龍蝦的生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水質環境。蝦苗放養前5-7天保持池塘水深50cm,每畝水面施有機肥150-300kg,培育龍蝦水體適口的優質天然餌料,提高蝦苗的放養成活率。
第四,嚴格加強水質管理是盱眙龍蝦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控制的主要措施。例如,水位控制。盱眙龍蝦的養殖水位遵循“春淺、夏滿”的原則。春季一般保持在0.6米—l米之間,有利于水草的生長、螺螄的繁育和幼蝦的蛻殼生長。夏季水溫較高時,水深控制在1米—1.5米,有利于盱眙龍蝦度過高溫季節。
此外還要適時換水。一般每7天換水1次,高溫季節每2-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20%-30%,使水質保持“肥、活、嫩、爽”。還定期地向水體中潑灑一定量的光合細菌、硝化細菌之類的生物制劑調節水體。
第五,加強日常管理是盱眙龍蝦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控制的重要途徑。要保持和維護水草,改善和穩定水質。將漂浮植物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等攔在一起,成捆、成片,作為盱眙龍蝦的棲息場所,夏季起到遮陰降溫作用。此外,堅持早晚巡塘觀察盱眙龍蝦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飼量,及時清除殘餌,對食臺定期進行消毒。密切注意水質變化和測定,每天上午4-5時,下午2-3時定點、定深度各測氣溫、水溫一次。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