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標苗期間投足飼料增強魚苗體質,過塘前注重防病,后期增加投料 “養魚都是要隨機應變的,行情好,投多點料,不好就少投料,總之都不會虧的。”張振良是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的羅非魚養殖戶,擁有3000多頭豬的豬場,上百畝魚塘,還有果園。談到羅非魚養殖經驗時,養魚多年的他認為,只要管理得好,這幾年養羅非魚都會賺錢。
魚苗期投料增強抵抗力 在張振良的豬場邊,有一個40畝的魚塘,以養殖羅非魚為主,混養有鳙魚、草魚、白鰱、鯽魚等。
“羅非魚苗都是經過2畝的小塘標粗再過塘的。”4月5日,張振良向記者介紹,去年農歷二月,他購進5萬尾魚苗,5-6朝左右規格,放入小塘標粗。前期投喂沉水料,直至魚苗長至1兩左右時,改用浮水料,一直到魚苗3-4兩時過塘。“魚苗期不投喂豬糞,全程投喂飼料。”張振良認為,魚苗期投足料,一方面可以保證魚的規格均勻;同時飼料的營養比天然餌料更加均衡,可以提高魚體的抵抗力。
據張振良介紹,在魚苗過塘前,除了注意天氣、水質等因素外,還會使用青霉素等藥物全塘潑灑,以起到消炎、調理腸胃的作用,更是保證了魚苗過塘后的成活率。
養殖中期少投料后期多投料 去年農歷四月份,當魚苗達到3-4兩規格時,張振良將這一批魚苗全部過塘至40畝的養殖塘,養殖密度為1200尾/畝左右。“初期一般先不投料。”張振良介紹,養殖塘邊有豬場,豬的排泄物直接排入塘中,可作為魚的餌料,養殖初期魚的規格尚小,基本可以不投喂飼料或少投料。直至魚長至6兩左右規格時,開始加大飼料投喂量。“像去年魚價行情好,多投料長得快。”張振良透露,去年飼料成本達2.7元/斤左右。
“養殖過程中,保持好水質很重要。”張振良總結經驗,一旦水太肥,就加些新水,調節水質。去年農歷八月份開始賣魚時,全塘魚的規格基本都達到1斤以上。這一批魚分三次賣完,共5萬斤左右。
一年兩造定時清塘 去年,在第一批魚苗過塘后,農歷六月份,張振良又投放了近3萬尾8-9朝規格的魚苗于標粗塘中。同樣是魚苗期投喂飼料。去年農歷八月份過塘,因養殖塘中仍存有大魚,且這一批魚準備越冬,密度不宜過高,放養密度在700尾/畝左右。
越冬前,張振良也做了一些防寒措施,包括加高水位、調水、底改等,以保證魚能順利越冬。今年農歷二月底,張的第二批魚上市,規格均在1斤以上。
“魚賣完后,一定要清塘、干塘。”張振良介紹,他的魚塘一年一次清塘,使用茶楛、石灰等進行消毒,如果塘底泥太厚,還要翻塘。而在放養羅非魚之前,張還會先放養鳙魚、白鰱等,利用這些魚先調節水質。因自行標粗,且控制好飼料的投喂量,張振良去年達到了一年兩造的養殖量。據其透露,去年兩造魚的畝產純利潤可達3000-4000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