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立春以來,低溫天氣持續,2011年的蝦苗業,在持續陰寒的天氣中緩緩開局。飼料企業的種苗場依靠自身的渠道優勢紛紛布點搶灘,專職的蝦苗場依靠專業的育苗基礎發展自己的市場;國內一代蝦苗的親蝦市場仍以美國SIS獨大,二代蝦苗親蝦早期死亡率較高,二代苗市場或有影響;苗價、塘租上漲,養殖成本增加;漁藥公司開始涉足蝦苗業……有業者如此描述:今年或許是更加精彩的一年。
今年進口親蝦品質有所改善 有不少業者表示,去年SIS親蝦的損耗率令很多苗場不滿意,去年年中的時候,SIS公司到中國進行回訪,了解相關情況。今年SIS親蝦如何呢?
“今年SIS親蝦的損耗率較低,在5%以下。”海南科興種苗公司董事長陳小剛告訴筆者,親蝦健康情況優于去年。海南海一水產種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志開也表示親蝦目前表現較理想。
湛江某大型苗場負責人透露,今年進口到湛江的SIS親蝦,總體情況的確優于去年,但是不同時間進的批次差距也比較大。有些苗場親蝦的健康情況非常好,有的苗場表現差的卻還不如去年,平均而言,今年的損耗率在10%以下。
親蝦來源競爭加劇 SIS親蝦在中國的一代苗親蝦市場基本上已是一枝獨秀。據了解,今年進口SIS親蝦的國內企業依然不比去年少。“SIS的親蝦已經成為品牌了,不管好壞,只要標上SIS,何愁蝦苗賣不出去!”一位業內人士說。在他看來,美國SIS的親蝦已經成了強勢品牌,不再需要解釋所謂的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等特點了。
“一家獨大的市場并不是最優化的市場,我認為國內企業多進幾個種蝦品牌嘗試一下,相互比較,或許效果更好。”湛江海茂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良呼吁業界可以有多種選擇,包括美國的OI、科那灣、高健康和泰國的親蝦公司等,都可以有選擇的進行嘗試。“單一的品牌一旦出問題,對行業的損傷也是巨大的”。而從今年各蝦苗企業進口親蝦的情況看,有少部分企業去年選擇SIS,今年則換成了OI的親蝦。
另外,國內選育的親蝦包括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胡超群研究員帶領的研發團隊與企業合作選育的凡納濱對蝦“中科1號”以及廣西水產研究所選育的“北部灣1號”,都已是國內自主選育的代表,未來的親蝦市場空間巨大,或將有一場PK大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