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大區和糧食主產區,宣州區采取得力舉措,不斷提升組織化水平和機械化水平,做大糧食經濟,做強糧食產業,全力助推“大糧食”,精心打造綠色生態無公害的糧食產業高地。依據現代農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宣州區運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等形式,發展優質糧生產基地15個。同時,該區緊抓契機,積極實施省級水稻機插秧示范項目和農業部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項目。2010年,全區水稻種植面積達100.3萬畝,實現糧食產量50.45萬噸,比2005年增加1.8萬噸。“十一五”時期,全區累計完成糧食總產量244萬噸,比“十五”增加29萬噸。目前,全區機耕水平達到95%,機械化栽插水平16%,機收水平達94%。與此同時,宣州區按照“高產、優質、營養、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促使全區特色種植不斷擴大,烤煙、茶葉、食用菌、藥材等農作物產量逐年遞增。2010年,全區煙葉種植面積達5.7萬畝,烤煙產量達到8703噸,比2005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6.7%;實用菌產量8067噸,增長55.2%;茶葉產量13520噸,增長45.0%;太子參年產3917噸,同比增長16.6%。
“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換個油鹽錢”,曾是宣州區畜牧養殖“副業”地位的典型寫照。近年來,宣州區突破傳統觀念的“重圍”,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出臺一系列助推現代畜牧業的“硬辦法”和“軟政策”,有效地破解了“畜牧業一潭死水”和“組織化程度低”兩大瓶頸,使全區現代畜牧業凸顯出巨大的“磁場效應”。2010年,全區生豬規模養殖出欄7萬頭,占全年生豬出欄37.6%。規模養殖戶生豬出欄總數和比重,分別比2005年增長62.8%和20.4個百分點。全區家禽規模戶出欄1480萬只,占全年出欄89.4%,比2005年提高6.7個百分點。同時,宣州區立足豐富的水域資源,從制約漁業經濟發展的瓶頸入手,積極推進“科技興漁”和“科技入戶”工程,大力推廣水面和稻田生態養殖技術,不斷提升特種水產品產量,精心打造現代漁業經濟強區,漁業經濟結構實現了“從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兩大跨越。2010年,全區水產養殖面積達22萬畝,實現水產品產量5.4萬噸,比2005年增長12.5%。其中,蝦蟹類產品產量1.1萬噸,比2005年增長25.7%。而今,該區已躋身全市水產特色鄉鎮、全省漁業重點鄉鎮、全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和農業部水產養殖病害預防示范區,并涌現出農業部“河蟹養殖病害預防示范區”、省級“河蟹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萬畝幼蟹培育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五千畝蟹、鱖、鱉圍網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等一批品牌示范區。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