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長白的工業大項目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推進,火紅了這一方開發的熱土。作為重點漁業鄉鎮,海水養殖則舞起長白“藍色龍頭”,勾勒出一片春暖花開的盛景。
記者再次踏上長白,走進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感受那一份蓬勃的“藍”。
4月27日,是“綠源水產”下苗的日子。上午天陰陰的,狀似要下雨。不料,中午卻開出太陽來了。
“中午11:30,下苗。 ”黃秀癸決定。
一場接力賽由此拉開。
“走! ”一個工人用小手抄網兜起一網蝦苗,輕柔地放入塑料放苗筐中,輕喝一聲。另外有人迅速蓋上蓋子,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奔向養殖塘。他們一邊狂奔,一邊嘴里應和著:“快呀! ”
這是基地“下苗”的一個片段。11:30開始捕苗,到12:14放入養殖塘,整個過程僅僅花了44分鐘,猶如一場緊張的接力,每個工人都是賽手,在各個環節默契配合。
黃秀癸說:“拉網捕苗以及轉移運輸的時候,一定要輕、快,保證蝦苗的存活率。 ”
當日放養的100多萬尾蝦苗小的不過兩三厘米長,大的已經超過小指,非常有活力。記者試圖給它們拍個特寫,它們身子騰空一躍,溜到水底去了。
今年,黃秀癸的32個露天蝦塘里將放下500萬尾蝦苗,7月可獲第一茬收成。
黃秀癸說:“現在南美白對蝦的成活率在70%—80%,而剛開始南美白對蝦養殖時,成活率達到了90%。 ”
作為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先鋒,對蝦養殖的老手,黃秀癸從1984年就開始養蝦,當時的主要品種是東方對蝦。 1993年,全世界突遭“蝦瘟”襲擊,養殖的東方對蝦連續發生病害,對蝦養殖業損失巨大,導致對蝦大面積死亡的主要是白斑病,全球對蝦養殖業跌入低谷。
但黃秀癸并沒有放棄,他開始關注專家的考察報考,與對蝦養殖有關的專家論文。 1998年,他嘗試將其中一個蝦塘作為蓄水池,從外海引進水源時,對水質進行預處理,有效預防了病毒性白斑病等爆發性流行病的發生,在全國蝦場均爆發白斑病的情況下,黃秀癸的南美白對蝦單產達到500公斤/畝,驚動全省水產養殖專家和對蝦養殖戶。那年,他的蝦場召開了第一次專家現場會。
2000年,黃秀癸開始尋找新的蝦苗。聽說深圳有一種夏威夷蝦苗,抗病能力特別強,于是他立即趕往深圳,引來了南美白對蝦,同時他還決定嘗試高位池海水精養。
當時行業內有個定論:純海水絕對不能養對蝦。專家都反對他采用高位池海水精養。但黃秀癸相信自己的判斷,他有魄力去嘗別人不敢嘗的頭口水。 2000年,他投放了200萬尾南美白對蝦,進行適應性養殖。結果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高位池海水精養,單產達到了1000公斤/畝。黃秀癸的成功,在全省范圍內再次引起轟動,他的蝦場迎來了第二次全省現場會。
“大膽,厲害,他有一種超前的能力,他想出來的東西你還沒有想到,想到了也未必敢嘗試。 ”這是工人們對他的評價。
面對成功,黃秀癸表現得很內斂,他有更高的目標。
“現在的南美白對蝦養殖畝產1000公斤稀松平常,但要突破卻很難。但我有信心可實現畝產3000公斤。 ”黃秀癸說。
畝產3000公斤,確實不是個神話。早在2005年,他就已經做到了。
2005年,黃秀癸對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等多個品種進行了集中性試驗。最后,兩個塘的南美白對蝦苗因為沒有多余的塘可以分養,黃秀癸便任其自由生長。就是這個無心的行為,卻收獲了讓他目瞪口呆的結果。起捕時,一個塘的產量超過了3000公斤。
真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讓黃秀癸遺憾的是,當時并沒有做養殖記錄,塘中有多少蝦苗、水溫、鹽度、浮游生物量、細菌、氧氣容量等等,都沒有進行監測,如果再次盲目養殖,就充滿了風險。而現在,黃秀癸想要復制這個奇跡。
“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就能提高對蝦的抗病能力,增加養殖密度,單產就能提上去。 ”黃秀癸透露,等下苗全部結束,他將去外地采購一些先進的增氧設備。他說,這么做也是提升養殖基地所必須的,養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必須要提升,不提升就會喪失生命力。
黃秀癸的“綠源水產”養殖基地,目前有400畝高位池,12個大棚。今年正在新建的10個大棚,預計于年底可以完成。除了新建大棚,他還計劃對塘與塘之間的堤壩做一些改造。黃秀癸要打一場驚人的產量大仗,再次聚焦全省視線。
說到長白的海水養殖,另一個人也不得不提。那就是長白海水養殖后起之秀的傅學軍。2004年才涉足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他,在2007年與黃秀癸同時被列為全省科技養殖示范戶。之后他的大滿養殖場又榮獲 “農業部第四批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稱號。發展至今,傅學軍經歷了種種磨難,2009年突如其來的強冷空氣使傅學軍的養殖場受災嚴重。吸取天災的教訓,他開始加大養殖場的科技投入,修建大棚、設置冷庫,他還計劃借鑒長白的傳統工藝——烤蝦,以延長對蝦的產業鏈。如今他的養殖面積已經擴大到了650畝,成為長白南美白對蝦養殖的舞大旗者。
綠源水產和大滿養殖場這2個水產養殖項目,作為藍色經濟中的產業龍頭,在科技力量的支撐下,將迸發出不可估量的活力。 “藍色”創新已悄然成為長白海洋經濟發展的后勁。
【鏈接】
長白鄉養殖產業在市、區兩局的大力扶持和支持下,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高位池養殖面積達到1700畝,鋼質大棚數量達到100畝,高位池生態養殖畝產量和高產畝效益創造了浙江農業吉尼斯紀錄。
綠源公司和大滿養殖場通過了浙江省無公害水產養殖地認證,生產的對蝦產品通過浙江省綠色農產品和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養殖產品符合出口標準。
今年,長白將爭創養殖型漁業強鄉,實現養殖面積2000畝以上,實現產值2300萬元。同時將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協助綠源水產養殖公司和大滿養殖場積極提升高產精養新模式,積極推廣一年三茬養殖技術,全年供應市場,逐步推動養殖業由傳統的做大做強向做精做強轉變,最終發展成為集海水精養、技術培訓、新技術新品種試驗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養殖示范基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