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縣打造川南地區最大泥鰍養殖核心基地
發布時間:2011/5/7 9:30:57 來源:宜賓新聞網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日前,記者從四川省高縣了解到,該縣加樂鎮人民村匯眾泥鰍生態養殖基地將進一步擴大泥鰍養殖養殖規模和增加標準鰍池等基礎設施,輻射帶動農戶養殖,計劃在近3年內發展到1000畝以上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朱孝超 楊雪松 文/圖
日前,記者從四川省高縣了解到,該縣加樂鎮人民村匯眾泥鰍生態養殖基地將進一步擴大泥鰍養殖養殖規模和增加標準鰍池等基礎設施,輻射帶動農戶養殖,計劃在近3年內發展到1000畝以上,將基地建成為宜賓乃至川南地區最大的泥鰍養殖推廣核心基地。
“我們從去年4月份起步,一期工程投入50萬元,搞了15畝,當年鰍苗和成鰍就賣了60余萬元,今年又賣了30余萬元,估計現在儲存的產值還有40余萬元。”近日,在高縣加樂鎮人民村匯眾泥鰍生態養殖基地,該鎮匯眾淡水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秀林向記者介紹,該基地的泥鰍養殖之所以見效快、效益高,是因為掌握了兩項成熟的科學養殖技術:泥鰍苗自繁自養;密集化養殖成活率高。
該基地技術負責人肖健介紹,泥鰍科學化養殖技術是他到“中國泥鰍之鄉”江蘇連云港打工時學回來的。肖健說,他自己繁育鰍苗供自己養殖和出售,可以說,此項技術填補了宜賓市乃至川南地區范圍內繁育泥鰍苗技術的空白,在全省也是領先的;實行密集化養殖,每畝投放鰍苗500—1000斤,可產成鰍3000—6000斤,由于科學管理到位,即便大熱天也不會死苗。“以現在的行情來看,成鰍在18元/斤左右,且行情看漲,供不應求。每畝產值可達50000元以上,扣除成本每畝每年可獲純利潤20000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觀。”
3日,天氣晴好,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已投產的池面上滿是成群結隊的泥鰍在嬉戲吃食,工人用“地籠”在一口50平方米左右的成鰍池中,不到5分鐘就捕撈起100余斤泥鰍,隨便抓起一條稍大一點的來稱,有65克重;在擴建工地上,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緊張施工,孵化池、養殖池、田間工作道,防洪實施等已進入掃尾階段;前往參觀、考察、學習和購買鰍苗、成鰍的絡繹不絕,在不到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里就接待了4批,幾個股東還不斷接到外地聯系電話。
據了解,嘉樂鎮匯眾淡水養殖專業合作社是宜賓市首個專業從事泥鰍繁育、養殖、營銷和相關生產技術研究等為一體的專業繁育和生產基地。現有標準化泥鰍良種繁育、養殖場115畝:一期工程15畝已投產;二期工程投入200萬元,擴建100畝,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5月上旬建成投入生產。該合作社成功突破了泥鰍良種規模化人工繁殖及規模化養殖技術,解決了規模化生產所需良種泥鰍種苗問題,配套提供了種苗保障和技術支撐。現合作社正在按照無公害養殖生產流程進行規劃設計建設,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和增加標準鰍池等基礎設施,輻射帶動農戶養殖,計劃在近3年內發展到1000畝以上,把基地建成為宜賓乃至川南地區最大的泥鰍養殖推廣核心基地。
嘉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該基地和該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壯大問題,以干部服務責任制試點工作為契機,以“群眾持卡點名,干部服務上門”為方式,組織鎮、村、組干部全程跟蹤服務,及時幫助解決了該基地的項目選址、技術引進、資金籌措、土地協調及水源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目前,該合作社已獲得省、市、縣水產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在百度和阿里巴巴網站上建立了自己的網頁,引起媒體關注。現在每天都有鎮內外、縣內外、市內外甚至省內外的相關人士前來基地考察學習養殖技術,實地購買鰍苗、成鰍;每天都有人打來電話咨詢養殖技術、聯系采購業務等。
“我們的規模還不大,還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成都、重慶等地的客商,一開口就要幾噸上十噸;韓國的客商一要就是幾十噸,我們現在的產量還遠遠不夠,根本不敢給他們簽定單。”該基地股東張林說,“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自身養殖帶動周邊群眾養殖,一方面增加群眾收入,一方面擴大我們的規模。我們為群眾提供鰍苗,免費培訓養殖技術,以保護價回收成鰍。以此擴大規模和產量,并堅持生態無公害養殖,力爭盡快打入韓國等國外大市場。”
“現在,我們已帶動鎮內30余農戶養殖80余畝,鎮外50余農戶、業主養殖200余畝,目標是輻射帶動發展1000畝以上。”該專合社理事長李秀林說,“下一步,我們100畝基地建成后,將配套開發泥鰍餐飲文化產業,搞特色鄉村生態旅游,開展賞泥鰍、釣泥鰍、品泥鰍等特色鄉村旅游項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