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西省萬年縣地處鄱陽湖東南岸,是鄱陽湖15個核心縣之一。萬年緊緊抓住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契機,通過政策鼓動、執法行動、項目撬動、服務帶動、創建促動這“五動”,積極探索水產健康養殖新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一五”期末較期初,水產品總產量增長59%,實現漁業總產值增長456%。2010年,有5家養殖場成為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今年又有7家水產養殖基地正在申報。
政策鼓動,明確“生態”定位
國務院關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批復下達后,萬年組織全縣漁業系統開展學習討論,確立了水產發展定位為“生態水產,特色水產,經貿水產,和諧水產”。通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要求的廣泛宣傳和水產發展定位的確定,使漁民和漁業工作者對搞好生態健康養殖有了統一的思想認識。
執法行動,保障健康養殖
縣委、縣政府出臺了《萬年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被認證(定)為無公害水產品和基地及健康養殖示范場的單位給予補貼,從政策上鼓勵漁業企業實施無公害、健康的水產養殖。
縣水產局聘請法律顧問,常年為水產健康養殖依法把脈。每年都要集中組織2~3次大規模的漁業法律法規宣傳活動。
縣水產局還專門建立了一支漁業行政執法隊伍,常年負責漁政執法工作,加強漁業生產和產品質量執法監測。采取行政措施推進水產養殖標準化生產,重點加強水產養殖用藥、飼料及其添加劑等投入品監測,實現了上市大宗水產品安全率、重點養殖基地監管率和投入品合格率3個100%。
項目撬動,改善生產條件
2007年,縣水產局組織了“萬年河三角帆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申報工作。近3年來,在全縣大面積開展水產苗種增殖放流活動,投放魚苗900余萬尾,涉及全縣五大河流80%以上鄉鎮。
此外,先后實施了“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項目”、“池蝶蚌良種繁育場項目”和“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現代農業水產項目”,共獲得中央財政資金750余萬元,地方配套和整合其他支農資金880余萬元。還積極鼓勵創建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的企業自籌資金,改善水產養
殖基地硬件設施。服務帶動,提高科技水準
萬年縣與上海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上海浦東水產技術推廣站建立友好局站關系。近4年來,先后派出8批21人次水產干部職工赴浦東學習。
每年組織開展“漁業科技服務月”活動,組織水產科技人員進漁村、到塘邊,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普及科學用藥知識。
依托縣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主要養殖魚類病害的常規測報和水生動物重大疫病的監測工作。對申報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基地水體的酸堿度、氨、氮等檢測,水產局都派出專業技術人員與基地內檢人員共同實施。
創建促動,規范企業行為
把水產健康養殖納入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一項實際行動,成立了水產健康養殖工作領導小組。指導規模養殖企業和養殖戶開展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活動,參與創建的水產養殖場全部實行無公害標準操作。通過綜合治理,做到無污染、無藥殘留,規范養殖行為,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在創建過程中,以規范管理和制度建設為重點,全面推行生產日志、投入品登記備案制度,指導養殖場(基地)建立健全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及苗種生產單位100%建立了“三項記錄”。
江西省萬年縣水產局供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