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又到蟹苗放養時。5月4日早晨,湖南省湘陰縣城西鎮鶴龍湖人頭攢動,隨著漁民們搬運、開箱、注水等一系列工序的展開,50萬只指甲大小的閘蟹,很快便消失在萬頃碧波之中。
一年一度的蟹苗放養,既是漁民的工作,更是他們的希望。城西鎮北靠洞庭湖,東臨湘江,水域養殖面積2.12萬畝,僅鶴龍湖面積就達8800畝。守著大湖,村民們的收入卻長期不溫不火。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城西鎮采納專家建議,以鶴龍湖為龍頭,主攻螃蟹養殖。
2001年,二十幾位漁民投資500萬元在家門口注冊了公司,規模化養殖螃蟹,為了把特色養殖做大做強,公司注冊了“湘鶴”牌大閘蟹商標。隨后,他們與上海一家專業水產養殖公司聯手,引進上等蟹苗,在全鎮大小湖塘發展淡水養蟹項目。“我們養蟹,從不喂飼料。”漁民周岳軍介紹說,鶴龍湖人養蟹,要常年從外地采購黃石草、耶露草,像栽秧一樣植到湖底,供蟹吃喝、休養。“生態養殖成本要高出普通養殖近20%,但產品質量安全有了保障,市場售價也要高出40%,算下來還是劃算。”周岳軍說。
“自從主養大閘蟹后,鶴龍湖一下子火了。”說起鶴龍湖的變化,鎮長朱岳軍滔滔不絕。如今,鶴龍湖大閘蟹不僅爬上了長沙市民的餐桌,還遠銷東南亞。公司每年繳稅70多萬元,還帶領60多位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生態養殖讓鶴龍湖大閘蟹一炮走紅。“每年9月初螃蟹一上市,前來采購的客商就絡繹不絕!”鎮黨委書記馮為介紹,“我們成立了螃蟹美食協會,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統一經營,每天能銷一兩千斤,解決了本地上千農民的就業,這些大閘蟹成了農民的黃金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