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來,西湖管理區充分依托資源優勢,通過規劃引導、示范帶動等辦法,大力發展生態種養、健康種養,培育適合當地的特色農業,促進了移民增收。
特種水產健康有序發展
該區特種水產主要以發展適銷對路的鱔魚和美國斑點叉尾鮰等品種為主。鱔魚養殖是2006年以來逐步發展起來的產業,到目前為止,該區鱔魚養殖面積達到500畝,主要分布在春曉村、新興村、大西湖等地。該區以“春曉鱔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為服務平臺,采取技術培訓、現場觀摩、典型示范等形式,引導養殖戶調整養殖結構,并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投入品、銷售、信息等全方位服務,使全區網箱養殖鱔魚取得突破性發展。同時,該區還充分依托人才、信息和技術優勢,通過樹典型、辦基地、抓板塊,推動水產養殖業健康有序發展。目前,該區已發展4萬多口鱔魚網箱,投入養殖資金15000萬元,發展養殖農戶近200戶。
養殖大戶鄧立兵去年投資18萬元,在7畝精養池中發展網箱600口養殖鱔魚,由于鱔魚的市場價格好,他去年的純利潤有10萬多元,畝平純利1.8萬元,是常規養殖效益的8至10倍。去年,為進一步讓移民增收,春曉村開挖低湖田350畝,發展鱔魚養殖網箱3萬口,年產商品鱔魚250噸,產值1250萬元,純收入500萬元,戶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
2008年,該區下崗職工夏正福等人還辦起了大西湖龍蝦養殖基地。今年,該基地繼續擴大龍蝦養殖規模,并在大西湖建成了2000畝的龍蝦和高效水生作物健康種養基地。
網箱養殖成為增收亮點
1997年,該區開始發展網箱養殖,到今年,網箱養殖戶發展到1000多戶,網箱數量從23口發展到48000多口(各類優質名貴魚網箱8000多口、網箱養殖鱔魚4萬多口),網箱養魚、養鱔成為西湖移民增收的新亮點。
“今年我養了8箱大青魚,每箱投入1.8至2萬塊錢,按往年的價格,每箱凈賺8000多塊,一年下來純收入都有幾萬塊錢。”移民謝建軍從8年前“小心翼翼”的投資網箱養魚,到今天的“大手筆”投入,他的每一筆投入都見證了西湖的網箱養魚發展歷程。
據了解,為搞好網箱養殖,該區成立了網箱養殖領導小組,將發展規劃分解到村;成立了以省勞模龔六生為會長的西湖水產協會,發展會員120多人;成立了春曉鱔魚養殖專業合作社,落實了責任人,制定了一系列相應措施,并積極引導養殖大戶、營銷大戶,開展合作社統一訂購網箱、統一訂購魚藥飼料、統一技術服務等社會化服務。同時,該區采取召開干部群眾會、養殖戶座談會、現身說法等形式進行宣傳發動。春曉鱔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還多次組織養殖戶到湖北、沅江市、安化縣等地現場學習取經,并邀請本地鱔魚養殖能手鄧立兵現身“說法”,手把手向群眾傳授養殖技術。此外,該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編印資料、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積極服務農戶,先后多批次組織農戶到外地和本市參觀學習,還邀請正園、通威、海達等飼料供應商(廠)安排技術人員駐點提供技術服務;分期分批舉辦網箱養魚、網箱養鱔技術培訓班;請專家現場指導,為養殖戶解惑答疑;陸續開展了為發展戶提供網箱、魚藥、飼料供應、信息等服務。
該區水產協會理事長龔六生介紹說,西湖的網箱養魚獲得了省商檢部門的出口檢驗合格證,許多外地客商直接來到西湖下訂單,經常遇到供不應求的情況,尤其是叉尾鮰產品出口美國。叉尾鮰網箱養殖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往年,價格達到20至24元/公斤,叉尾鮰網箱(12×24×2.5米)每口可獲純利6至9萬元。去年,該區僅銷售叉尾鮰一項就實現產值880多萬元。網箱養殖草魚產量(5公斤以上)達到25萬公斤,青魚產量5萬公斤,常規魚達到80萬公斤,還有其它大口鯰、鱖魚等品種,僅酉水河網箱養殖產值就達1800多萬元,沿酉港、新港河10多個村的受益移民達5000多人。
蔬菜產業得到蓬勃發展
近年來,該區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科技服務,延伸產業鏈條,使蔬菜產業成為移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該區蔬菜種植超過2萬畝,建成了新月美、福源、田園、忠旺等16家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有種植100畝蔬菜以上的大戶21戶,營銷大戶16戶,總產量達3.2萬噸,產品遠銷常德、長沙、重慶、武漢、廣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實現年產值1億多元。
該區在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蔬菜生產上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除小額貸款、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外,還在完善道路、鋼架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合作社補助。今年,新月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劃建設的400畝蔬菜基地,其配套灌溉設施和道路建設均由區里幫助支持。
該區培育的16家以蔬菜種植、銷售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模式上各具特色。新月美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集種植、銷售和技術推廣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合作社示范園占地500畝,共投入建設資金250萬元。華中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勁松一直在廣州、長沙從事蔬菜營銷,擁有穩定的銷售市場;其基地蔬菜以速生葉菜為主,都是按照銷售市場的需求計劃和安排,不但沒有出現賣難的情況,還取得了每畝純利上萬元的好收益。福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始終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市場”。他們與常德、長沙等地蔬菜配送中心建立了銷售網絡,與省蔬菜研究所、武漢種業等8個蔬菜科研機構建立了蔬菜制種關系。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保障,除每年按合同支付農戶土地租賃費外,合作社還給農民提供了就業務工的機會。忠旺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自產自銷模式,去年使用農民工200余人,支付農民工資達12萬元,使附近村的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就近務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鄉鎮農戶特色蔬菜的發展,眾生農民專業合作社常年為農戶組織供應優良品種,提供技術咨詢和培訓,代育種苗,統銷蔬菜,今年培育蔬菜種苗近80畝,育苗1000萬株,除本區種植外,還向周圍鄉鎮農戶供苗500萬株,帶動了周邊3個鄉鎮500多農戶種植蔬菜。
為更好地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搭建有效的科技服務平臺,該區通過邀請省農科院、市農業局、市畜牧水產局、市蔬菜研究所等有關農技專家聯點合作社,并定期和不定期的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今年,已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28期,培訓群眾4500余人,發放技術資料15000多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