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王端紅告訴筆者:“這是我們公司與浙江大學動物系聯合開展的青蟹養殖新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青蟹成活率,減少病害的發生,促進青蟹快速生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三門青蟹產業是該縣農業的一大支柱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全縣養殖面積達到9萬畝,年產量1.1萬多噸,年產值5億元,從業人員3萬多人,成為沿海鄉鎮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長期以來,三門青蟹養殖戶都是采用粗放的綜合養殖模式,一旦其它水產品發生病害,青蟹極易受到感染發病;青蟹又天生喜斗,經常相互殘殺,成活率只有20%左右,所以產量和效益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畝產不到50公斤。
去年10月,該公司董事長王端紅在省科技廳主辦的校企對接會上了解到,浙江大學動物系在實驗室進行青蟹籠養模式試驗取得成功,效果非常好,青蟹畝產量可提高30多倍。于是,該公司在省、縣水產部門的幫助下,雙方達成協議:該公司提供場地、資金;浙江大學動物系提供技術支持,聯合開展青蟹原生態環境養殖試驗。今年4月,該公司共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10多畝青蟹設施養殖基地,購買了1萬多只蟹籠和三門灣野生青蟹苗,住進一個個為它們量身定做的養殖籠子。浙大動物系派出3名研究生,進行技術指導,對養殖過程實行全程監測。
“籠子的內部結構,完全仿造了青蟹的原生態環境。”技術人員介紹說,青蟹的主要習性之一是喜暗怕光,光線越強,對它成長越不利,所以籠子是黑色的。同時青蟹是穴居型水產物,比較喜歡沙泥,在籠子里放些帶貝殼類的海沙泥,能給青蟹“安全感”。
三門縣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徐光慶介紹說,“三特漁村的這種籠養模式,是青蟹養殖模式的一次突破,試養成功后,我們將向全縣養殖戶推廣。”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