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位于黃河岸邊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草灘村鞭炮聲聲,青海長豐農業開發公司經過近一年的建設,三百多畝魚塘波光粼粼,鱉苗、魚苗投放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
據青海長豐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蔡宏偉介紹,中川鄉冷水魚養殖項目是去年青洽會的招商引資項目,得到民和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來自浙江的蔡宏偉通過考察發現,民和中川地區靠近黃河,水質優良,而且海拔低,氣溫高,非常適合中華鱉的生長。所以,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中形成:在高原養殖中華鱉。說話間,當地群眾七手八腳打開包裝,把鱉苗投放到魚塘里。個別不愿下塘的鱉苗還徘徊在魚塘護坡邊,曬起了太陽。“今天,我們投放的近萬只中華鱉苗是從河北引進的。此外,我們還要投放俄羅斯高白鮭、草魚、鯉魚苗近4萬尾。”蔡宏偉看著鱉苗、魚苗暢游魚塘,滿臉歡喜。
通過民和縣農業局局長陳洪的介紹,我們得知,青海長豐農業開發公司是將一片鹽堿地改造成了魚塘,建成了眼前這個民和縣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這樣做發揮了土地效益,也符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將會為民和冷水魚養殖業的再次興起發揮‘領頭羊’作用,也會給周邊村民提供不少就業崗位。”
“以喇家遺址為品牌,開發民和中川、官亭、趙木川的旅游富礦,是縣上確定的‘十二五’旅游發展方向之一。冷水魚養殖會帶動休閑漁業的發展,這是在上世紀民和漁業發展中經過實踐證明了的。現在,這也將成為全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民和縣旅游局局長馬德勝從其中看到了另一番發展前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