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去年以來,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實施池塘健康養殖“單產倍增計劃”試點示范,旨在通過對養殖水環境調控、魚病生物防控、高效環保飼料應用、養殖設施改造等綜合養殖技術的集成配套,示范推廣,實現池塘健康養殖標準化,單產和效益翻倍增加。從年初實施的10個養殖場、70個908畝的規范化池塘養殖情況來看,效果突顯,深受養殖戶歡迎。主要技術措施:
一、推廣底部微孔增氧技術,解決池塘底部溶氧問題。微孔管道增氧技術具有能耗省、安全性好等顯著特點,能有效改善池塘底部水體的溶氧水平,提高整個養殖水體的溶氧量,消除池塘的溫躍層、氧躍層、水密度層,改善池塘水質,促進養殖動物生長,增加載漁量,實現健康養殖的目標,是為綜合集成技術應用的切入點。示范點肥東縣長臨漁場15口池塘135畝水面,配備2.2KW微孔增氧設備7臺套。其五分場養殖戶羅俊兩口池塘20畝,共放養青魚、草魚、鯽魚、黃白鰱大規格魚種16200千克,現青魚規格已達3千克/尾,草魚2.5千克/尾,鯽魚300克/尾,黃白鰱1-2千克/尾,初步測算產量超過2000千克/畝,單產倍增基本實現。
二、應用微生態制劑調控水質。淮南窯河漁場、望江武昌湖良種場等每10-15天使用一次復合微生態制劑,改善池塘水體生態環境和水質,加快底部氨氮、亞硝酸鹽的氧化,抑制水體有害物質的產生,減少魚體應激因子,化害為利。據觀察池塘水體肥、活、嫰、爽,分析化驗溫度、透明度、DO、PH、NH-4、NH3、NO2-、NO3-、及浮游生物指標都保持良好水質標準,示范塘和普通池塘比較,病害顯著減少。同時,還達到了池塘水體零排放,只須定期補充水,不需要將池塘肥水外排,減輕環境壓力。
三、采用優質膨化顆粒飼料,推廣優良品種主養技術。良種一定要用良法進行養殖,膨化飼料是先進水產飼料代表,飼料原料中加入更多的熱敏維生素,淀粉被完全熟化,油脂外噴維護營養不散失,尤其是飼料浮于水面,不會造成浪費。安徽華億農牧科技公司采用先進的配方和加工工藝,原料二次超微粉碎,添加水穩性復合維生素、優良的礦物質和有益的微生物制劑,保證水生生物有較好的消化吸收率和良好的生長率,而較低的餌料系數,又是良好水質的保證。淮南窯河漁場主養的江黃顙和黃顙魚,畝放養量15000尾以上,據抽樣測定,餌料系數1.2,魚體規格已達50-100克,預計8月下旬即可上市,測產1500千克/畝以上,畝效益超萬元。
四、加強魚病防控,減少魚病發生。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漁場的病害流行規律,定向制定疫情預防方案,推廣優良品種,采用優質魚用飼料,強調使用增氧機、復合微生態制劑環境調控技術,定期滅蟲殺菌。推廣魚類免疫技術,發揮縣級魚病防治站功能作用,定期進行水質檢測、病害監測,測水養魚。規范使用國標漁藥,減少用藥量,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