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目前,全市羅非魚養殖面積逾2萬畝 “從2007年以來,我們養殖羅非魚就一直有賺頭。”8月6日,記者在楊橋江畔的 455畝光村鎮羅非魚示范養殖場采訪時,來自湖北的投資者劉先生高興地說了這番話。
光村鎮羅非魚示范養殖場于2007年初投入機械和流動資金共170萬元,通過投苗75萬尾,至10個月后生產了600多噸的鮮活羅非魚,以每噸5000元的價格賣給加工廠,產值超過300萬元,一次就收回了全部投資。2008年,該場再次養殖,產值又超過300萬元。
在羅非魚養殖業的帶動下,光村鎮挺進、光紅、永昌、屯積等村的1000畝水庫、480畝池塘都在養殖吉富、奧尼等羅非魚系列品種。據測算,每畝單造產量達到1.25噸,總產量在 2390噸以上,產值將超過1430萬元。
海頭鎮、王五鎮也不甘落后。海頭鎮擁有以珠碧江和紅洋、福貝、樓地等水庫為主體的3000畝水產養殖面積,目前農民養殖羅非魚已接近1000畝;王五鎮在與儋州珠聯食品有限公司聯合成功開發石馬嶺水庫1000畝養殖基地后,又在徐浦、糧料、妙山河匯合的西線高速公路兩側1200多畝的水面上建設羅非魚標準化養殖基地。
目前,全市羅非魚養殖面積已超過2萬畝。除光村鎮、海頭鎮、王五鎮的羅非魚示范養殖場以外,100畝以上連片羅非魚養殖基地有300畝的峨蔓鎮基地、大成鎮江圍村基地、和慶鎮美萬水庫基地等。
據介紹,全市羅非魚養殖年度計劃也在緊張落實中:精養1.8 萬畝,新挖與提升改造舊池共1.2萬畝;建設海南西部標準化羅非魚種苗場;力爭到今年年加工出口量超過4.5萬噸。
據市海洋漁業局負責人分析,羅非魚養殖有賺頭根本原因在于有“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儋州珠聯食品有限公司的強力帶動,有效拉長了羅非魚養殖、加工與銷售產業鏈。珠聯食品有限公司日加工能力在70噸左右,年加工能力在2.5萬噸以上,凍羅非魚、羅非魚片等產品通過了美國聯邦水產HACCP認證和歐盟認證,在日、韓、美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供不應求,去年出口創匯3000多萬美元。
公司在羅非魚種苗、品種、規格、飼料和養殖技術方面都對農民進行全方位服務,與我市農民合作養殖羅非魚1000多畝,在全省合作養殖羅非魚8000多畝。此外還幫助總面積3萬畝的省內養殖場、3200個養殖戶通過了綠色養殖的技術檢查評比平均每畝獲利2000多元,保證了“從魚場到餐桌”全過程的食品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提供完整的原料收購服務,切實解決了養殖場、農民的后顧之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