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中山市神灣鎮竹排村逸島水產生態養殖場,200畝池塘水清池碧,增氧機旋起的水花四濺。養殖大戶林柏炎正和養殖人員撒網刮蝦,實現最后收成養殖的是三級池,一網蝦沉甸甸的,重量過千斤,幾個人在水中都提不起來。“我們養殖密度高,投苗9—10萬尾/畝,比普通養殖蝦塘高出3倍多,所以產量特別高。”林柏炎說。
據了解,林柏炎試驗推廣對蝦高位池分級養殖模式,不用藥、零排放,健康生態養殖,實現畝產量超過1000公斤,超出傳統養殖畝產1倍多,創下單產量全市之最。
一畝蝦獲利近萬元
林柏炎說,他的的高位池分級養殖區建自去年12月,架設管道、鋪設地膜、完善設施,共投入50多萬元。今年4月18日,林柏炎開始試驗放養第一批20萬尾正大蝦苗,到7月18日,對蝦規格達到60只/公斤,收獲上市對蝦1050公斤,畝產420公斤,塘頭價賣到34元/公斤,扣除成本18元/公斤,畝利潤6720元。
由于初次嘗試,對蝦“偷死”,第一批蝦成活率僅三成多,效果不很理想。經過一番總結,5月23日林柏炎放養第二批正大蝦苗24萬尾,養到8月12日上市,規格達86只/公斤,成活率達九成,收獲上市對蝦2400公斤,塘頭價賣到27.6元/公斤,畝利潤9216元。林柏炎試驗成功。
據了解,高位池分級養殖模式的一、二、三級池,各有管道相通,在養殖到規定時間內,會打開管理閘口,趕對蝦“搬家”到高一級的池。應用這種養殖模式養殖,4個養成池四季不間斷,流水式作業,每隔18—20天收獲上市1批蝦。1個養成池(2.5畝)1年可收獲上市成蝦5批,4個池共收獲上市成蝦20批,單造畝產1000公斤,總產量50噸。
林柏炎計劃未來增加4-5套分級養殖系統,“傳統對蝦養殖是一個塘從小養殖到大,1年最多養3造,畝產400公斤就不錯了。而應用高位池分級養殖模式,單造畝產1000公斤,畝產高了1倍多。”林柏炎說。
成品蝦零藥殘
據悉,逸島水產生態養殖場靠近磨刀門水道出海口,自然生態環境和水質優越,是廣東省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該場負責人林柏炎在多年養殖南美白對蝦的過程中,借鑒粵西高位池養殖模式,摸索出適合地方實際、高產低成本的對蝦養殖新模式———高位池分級養殖。
林柏炎的高位池分級養殖區覆蓋著黑色地膜,呈“鍋底型”。該場目前應用這種新模式養蝦的水面有13畝,分4個三級池、2個二級池、1個一級池,還有2條生化處理溝。
一級池為育苗池,100平方米,水深1.5米,視水溫高低,育苗8—10天,再轉到二級池;二級池為蝦苗標粗池,面積2畝,水深1.9米,視水溫高低,標粗26—30天,蝦苗規格達到600—1000只/公斤,然后轉到三級池養殖;三級池為養成池,面積10畝,水深2.2—3.8米,視水溫高低,養殖50—60天,夏天、冬天成品蝦規格分別達到50—90只/公斤、70—100只/公斤后上市銷售。
據了解,逸島水產生態養殖場高位池分級養殖模式最引人注目的有三個地方:一是養成池底設置了2條生化處理溝,用泥漿泵抽走對蝦養殖排泄物,將排泄物曬干作為肥料,實現對池塘養殖環境的零排放、零污染;二是養殖海水每天24小時循環流動,先入沉淀溝,經過蛋白分離器(高壓水泵)進行膠氮處理再流入池塘,確保良好的養殖水質;三是保護池塘生態環境和水質,增強對蝦抗病能力,養殖過程中不用任何藥物,成品蝦零藥殘,質量安全有保證。
中山市海洋與漁業局科技教育科負責人表示,高位池分級養殖模式不僅養殖產量高,效益好,而且實現了健康生態養殖,下一步擬對這一養殖新模式進行立項推廣,為中山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帶動全市近14萬畝對蝦養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