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大崗鎮南順一村村委會主任霍祥福的陪同下,來到梁培根承包的魚塘邊時,他正劃著一艘小船在其中的一個魚塘里拋撒飼料(見圖,袁輝攝),幾臺抽增氧機正在工作著,激起歡快的浪花,6個魚塘有規則的排列著,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見到我們,梁培根連忙棄船迎了上來,叫一個伙計繼續拋撒著飼料。
今年49歲的梁培根5年前從新聯一村來到南順一村就一直養起了蝦,而且一下子就承包了50多畝魚塘,全部都養上了南美白對蝦。
梁培根告訴記者,南美白對蝦的生產周期大約在70天左右,他1年養3批,主要是供應本地市場,每批每畝的總成本大概在2500元左右,到冬天的時候,因為要在魚塘上邊覆蓋薄膜,營造溫室效應,成本就略為要高點,每畝魚塘每批可產蝦800斤左右,目前一斤蝦的價格大約在12、13元,每批每畝大概就是10000元的收入,到過年的時候售價比現在還會好一點,最貴的時候可以賣到23、24元,這樣下來,每批每畝的純利大約有8000多元。
按照梁培根的說法,一畝魚塘一年可以賺25000元左右,50多畝魚塘一年可賺100多萬元。
梁培根告訴記者,在養蝦之前他是養四大家魚的,他說養蝦風險大,但是利潤卻比養四大家魚好。
南順一村村委會主任霍祥福告訴記者,南順一村有4000多畝耕地,其中養蝦養魚的就占1300多畝,養蝦的有500來畝,養蝦的利潤比養四大家魚要高50﹪左右,由于這里出產的蝦皮薄肉厚,質量上乘,所以銷量一直都很好。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