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筆者來到江蘇省銅山區柳泉鎮套里村黨員孫文化泥鰍養殖場時,他正往泥鰍塘里撒自己配制的飼料。“采用生態養殖技術養的泥鰍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每斤賣20多塊錢,市場需求量很大!”孫文化高興地說。
去年春節,央視一則泥鰍養殖致富信息引起了孫文化的興趣。他上網查閱了養殖信息,又去連云港考察市場,學習泥鰍大密度生態養殖技術。今年4月份,在鎮組織辦和農技中心的協調幫助下,他投資7萬元建起了占地6畝的“黨建水產養殖基地”---套里泥鰍養殖場,并通過鎮組織辦和農技中心購進了泥鰍苗,邊學習邊實踐,開始了泥鰍養殖。
“大密度生態養殖,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水溫和pH值,特別是水溫要適中。”如果養殖用水不達標,飼料的配比不合適,會導致泥鰍有爛嘴、白頭、白尾甚至死亡的情況出現。他及時向省、市水產養殖專家請教,將水通過殺菌、消毒、肥水等處理后注入泥鰍池。他第一批放養的泥鰍苗成活率達到90%以上,產量達到10000多斤,純收入9萬余元。
由于泥鰍銷路好,本鎮及周邊鄉鎮來參觀學習的人也多了起來。套里村黨支部書記祖慶美說,村黨支部鼓勵村民搞特色養殖、種植、加工等多種經營,作為一名黨員的孫文化養殖成功在全村和周邊各村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孫文化說,目前,柳泉以養殖螃蟹、四孔鯉魚、龍蝦等為主,養泥鰍的戶還少,他準備馬上投資新建一個占地10畝的冬暖式大棚,要實現反季節銷售,同時帶動柳泉鎮沿微山湖9村的黨員和村民養殖泥鰍共同致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