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訂單減少 羅非魚價跌價 養殖戶煎熬中
發布時間:2011/9/16 10:11:41 來源:《當代水產》雜志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 從2003年至今年的5月以來,羅非魚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養殖戶基本上都有錢可賺。按照以往的情況,6月正是加工廠大肆收購羅非魚的時候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西南寧成片的羅非魚養殖基地
從2003年至今年的5月以來,羅非魚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養殖戶基本上都有錢可賺。按照以往的情況,6月正是加工廠大肆收購羅非魚的時候,門庭若市。而今年情況剛好相反,加工廠大門緊閉,門可羅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近期,羅非魚價格下降的很厲害,有些地區都跌破了4元,相比上月同期下降了1元多,如此大的落差,羅非魚養殖戶又是在怎么樣的煎熬中度過這個炎熱的夏天呢?
羅非魚價狂跌到4元左右
5月中旬以來,羅非魚價格連續下跌,目前已跌至4元大關。與4月份的價格形成鮮明的對比,最終還是破滅了養殖戶對這條魚僅存的美好期望。
據了解,7月初,肇慶地區0.8斤以上的工廠價是3.8元,1斤以上的工廠價是4.5元,比以往要低2—3毛。目前江門地區的價格最便宜,已跌至4元,廣州地區的價格是在4.6—4.7元左右。茂名地區1斤以上的是4.1元,與前幾個月的5.6元相比,下跌了1元多。海南地區1斤以下的是3.1元,1斤以上的是4.1元,和上個月的5.5元相比,這個月下降了1.4元。湛江地區小規格的羅非魚價是3.3元,大規格的是4.3元。
魚價下跌,加工廠是主因
魚價為什么會下跌呢?
據觀察,4月中旬以來,寒流帶來的異常低壓天氣影響了海南,造成羅非魚大量泛塘死亡,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戶為了避免虧損,紛紛加快出魚,由于供過于求,是魚價出現下跌的原因之一。
但羅非魚價下跌的這么厲害,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加工廠收購量的減少,是主要原因。
肇慶市鼎湖區的養殖戶陳健強說:“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加工廠接不到訂單,現在大多數是短期訂單。由于外國需求減少,出口量銳減,導致加工廠收購量下降。其中人手不夠也是導致收魚少、開價低的原因。由于蝦加工廠已經開始生產,并且逐漸步入生產旺季,需要較多的生產工人,導致羅非魚人手的流失,更是難以開工。”
高州市朗業畜牧漁業科技養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子壯也表示,魚價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出口訂單減少,加工廠停產,魚的存塘量不多。
海南昌盛魚鱉種苗場總經理周旭告訴記者:“我從報紙、雜志上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加工廠的訂單減少,中國有些加工廠的做法是錯誤的,他們向養殖戶壓低價格收購,致使被出口國家有利可圖。”面對這種形勢,岑堅秘書長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我們正在呼吁養殖戶向加工廠提高收購價,確保養殖戶的利益。養殖戶作為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首先要保證他們的利益,如果他們沒利可圖,就會破壞整個產業鏈,加工廠也不能幸免于難,要確保整個產業鏈的平衡、健康的發展。”
湛江水產進出口企業協會秘書長岑堅說:“加工廠幾乎接不到訂單,甚至連短期訂單都很少,長期訂單更是沒有。”
魚價下跌,養殖戶還有利可圖嗎?
面對羅非魚價狂跌的窘境,養殖戶是否會虧本,是否還有錢可賺?
“這個很難說,因為養殖的成本模式不一樣,一般養殖戶的養殖成本平均在3.5—3.7元左右,如果魚價跌倒3.6元,養殖戶就沒錢可賺。近期,養殖戶的心理不平衡是由于CPI的上漲,農產品、四大家魚、畜禽這些價格都上漲了,養殖或種植業都有錢可賺,唯獨羅非魚的價格下降,形成強烈的落差。”陳健強還告訴記者,影響養殖戶投苗信心的主要是魚價和鏈球菌病。
黃子壯也贊同陳健強的說法,談話中告訴記者養殖戶還是有利可圖的,只是賺的比較少,養殖戶的養殖成本包括塘租在內平均大概在3.8—3.9元左右,以現在的形勢看,養殖戶大概平均賺到1、2毛左右。
周旭對此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羅非魚價的下跌會給養殖戶造成很大的損失,現在養殖戶面臨虧本的狀態,目前的價格差不多是成本價。
前段時期,中部地區出現了干旱和洪澇,對養殖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大批的魚類因干旱而死,接下來的洪澇對養殖戶更是雪上加霜。中部地區的旱災洪澇對內陸淡水魚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那么沿海淡水魚的價格會不會因此有所好轉呢?羅非魚的價格會不會有所回升?
“據我估計干旱洪水主要還是影響了內銷魚的價格上漲,目前草魚的價格上漲了10%,而羅非魚主要是出口。”陳健強說。對此,黃子壯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認為價格不會有多大上升,因為國內對羅非魚的需求不大。然周旭認為,這種情況會帶動些許價格的上升,但總體不容樂觀,主要是消費習慣不同,內陸地區主要以四大家魚為主,歸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推廣不夠,沒有打開內需。
飼料影響小,未來魚價仍會下跌
作為產業鏈的飼料廠會不會因為羅非魚價的下跌受到影響?
廣東鳳凰飼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胡勇告訴記者,目前飼料銷售沒有什么影響,因為前期出售量大,增長幅度比往年大。
“羅非魚的價跌,對飼料的銷售目前沒有影響,羅非魚從03年到上個月一直是處于賺錢的狀態,現在只是短暫的影響。目前飼料銷售是正常的,現在氣候合適,過一個月后,將迎來高溫,投料就相應的減少。”作為海南的知名羅非魚料經銷商,周旭也這樣告訴記者。
經歷了現在的困難期,未來羅非魚價有上升的可能嗎?陳健強認為,下跌是主體,現在不是出魚高峰,魚價就下跌的很厲害,如果羅非魚大量的上市,魚價肯定會下跌,除非鏈球菌爆發的比往年厲害,這樣羅非魚價格還有上漲的可能。
同時,岑堅告訴記者:“未來羅非魚價格還有上升的可能,我們這幾天開會就是討論不讓收購價繼續下跌,讓養殖戶有錢可賺。羅非魚80%—90%依靠出口,中國占羅非魚市場的70%,完全可以左右價格,中國的出口企業應該團結起來。”
“不會,除非工廠有訂單,可能價格會上升一些,估計會升到4.5元。羅非魚從8月份就開始上市,價格會有小波動,去年價格跌至4.1—4.2元,但是今年很難說,因為魚苗供不應求,養殖的人多。”黃子壯如是說。
內銷策略很漫長,政府應加大扶持
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那么內銷是不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呢?如果內銷是否可以改變受制于外的局面?
岑堅告訴記者,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內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內銷將會很漫長,會有很大的阻力,一是消費習慣的不同,中國人喜歡新鮮的魚,對于冰鮮的魚不是很感冒。二是普及、推廣需要慢慢來。三是如果內銷,價格會更低。”陳健強給記者分析了內銷的阻力。
面對羅非魚內銷,需要政府的扶持,制定相關的政策。在談到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不同時,岑堅建議,加工企業要注意產品的升級,產品的研發,加工出符合中國人習慣的產品。同時,他也表示內銷策略是一個很漫長的進程,同時出口的進程中存在的困難亟待解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