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魚蝦病害頻發,養殖戶損失慘重。廣東茂名市電白縣博賀鎮的黎老板采用羅非魚與蝦混養的養殖模式,不僅成功規避了病害,還取得不錯的效益。
混養給力年畝產值過萬
黎老板共有幾十畝的土塘水面,近三四年來,他一直采用魚蝦混養的模式,通過生物防控方式,有效減少病害傳播。這樣的混養模式是他多年的經驗總結。
黎老板介紹,以其中的一口10畝的塘為例,一般在清明前后投苗,先放蝦苗,投苗規格為4-5cm左右的蝦苗,密度為30000尾/畝;蝦苗投放2-3天后才放魚,密度為2000尾/畝;另外還混養有一定數量的草魚和鳙魚。
一般情況下,黎老板都會先將蝦苗和魚苗分別進行標粗,蝦苗標粗1個月左右才下塘養成,因為“投放規格太小的蝦苗,容易被魚吃掉。”而魚則視情況為定,不過,經過標粗的魚苗成活率相對高些。
在黎老板的混養模式中,蝦采用的是輪捕輪放的方式。“每年可以養3造,分別在4、6、8月份投苗。”他表示,這樣的方式資金周轉比較快,賣蝦的錢可以用于購買飼料,資金壓力小。
而魚則采用兩年三造的方式,“今年4月份投的苗,現在已經有六成達1斤以上規格。”據他透露,正是采用這種模式,減少了病害、收成好,去年這口10畝的塘畝產值可超過1萬元。
控制投料量注重調水
當被記者問到養魚這么成功有什么秘籍時,黎老板回答:“無秘籍,最重要是日常的管理。”
首先是投料。據了解,黎采用的是蛋白含量32%的魚蝦混養料,據他反映,與以前使用的28%的羅非魚浮水料相比,生長速度快了很多。“一定要控制好投料量,吃料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為佳。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過多投喂容易影響水質,從而導致發病。”黎說。
其次,要防治病害,增氧很重要。據了解,黎老板在一口10畝的魚塘中,共設有6臺增氧機,中午、晚上必開。“幾十畝的魚塘,每個月單電費就要幾千塊錢。”但他認為值得,因為“小錢不出,大錢不入”,將病害風險降到最低才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與周圍的養殖戶相比,黎老板更注重調水環節,會不定時調水、改底、消毒。“發現水色有變化就會用,比如今年夏天氣溫高,用的次數會相對多一些。”他認為,與其等到發病時再來用藥,不如先做好預防工作,不僅減少病害,還提高了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