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北古城鎮緊靠南盤江,今年入夏以來,這里出現大量小龍蝦,這種小龍蝦屬于典型的外來物種,其生性兇猛,繁殖力極強,很可能對水草、魚類種群產生極大破壞,打破水域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也叫紅螯蝦或者淡水小龍蝦,是原產南美洲的淡水蝦。其生性兇猛,繁殖力極強,在野生狀態下對自然水域生態環境有很強的破壞力。最近,這種小龍蝦正大量入侵宜良的南盤江流域。
神秘小龍蝦成村民寵物
宜良縣北古城鎮緊靠南盤江,圍繞南盤江兩岸有大量的水田、荷塘、溝渠。今年入夏以來,這里突然出現許多小龍蝦,在村民李大伯家里,4歲的孩子正用竹棍戲弄養在水盆里的小龍蝦,李大伯說,這是頭天在南盤江河灘上捉到的蝦。
最近,在北古城鎮,這種來歷不明的蝦引起了村民的關注。今年以來,這種蝦在河灘、田野中很常見,特別是南盤江岸邊的河灘、堤壩外的荷塘,就連南盤江分流出來的東河也偶爾能見到小龍蝦。有村民一夜就能捉上幾十只,第二天拿到集市,以1元錢一只或每公斤30元的價格出售,因為這種蝦殼多肉少,村民們更多的是買回去給孩子玩。
小龍蝦威脅生態安全
經專家確認,頻頻現身南盤江的正是小龍蝦。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魚類組助理研究員杜麗娜介紹,在2005年研究所開展的滇池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課題研究過程中,曾在海口、昆陽、草海片區等環滇地區發現過小龍蝦。這種小龍蝦的攝食范圍非常廣泛,水草、藻類、水生昆蟲、魚類尤其是幼魚,甚至動物尸體都是它們的口中食,作為典型的外來物種,昆明的氣候非常適宜小龍蝦生存,加之其生命力及繁殖力很強,種群擴大速度很快,很可能威脅當地物種生態競爭優勢。
村民李大伯說:“我曾把一條泥鰍與一只小龍蝦養在一個水盆里,但泥鰍根本不是小龍蝦的對手,一會兒就葬身于小龍蝦強大的鰲足下。”村民朱大爺也表示,不敢把捉來的鱔魚和小龍蝦關在一起,鱔于也會被小龍蝦“咬死”。
另外,小龍蝦很喜歡穴居,其穴居所在田埂常會被挖空導致潰塌,小龍蝦肆意挖穴筑巢還會破壞田地,導致灌溉用水流失。村民楊大媽說,小龍蝦很擅長打洞,她曾見到被小龍蝦挖過的溝堤,猶如被抽空的“骨架”,踩上去很容易塌陷。
有報道稱小龍蝦對水庫大壩的危害性超過白蟻。宜良縣水務局水產服務中心肖主任表示,小龍蝦對田埂堤壩確實具有一定破壞力,但目前還未接到小龍蝦破壞當地農業生產的報告。
徹底清除難度較大
南盤江流域并未引入養殖小龍蝦,但其為何頻頻現身南盤江兩岸?記者咨詢了宜良縣水務局水產服務中心,肖主任介紹,過去宜良境內的陽宗海也曾發現過小龍蝦,但數量并不大,可能是村民購買小龍蝦以后放生或其他地方因人工養殖不慎導致小龍蝦逃逸,使其在野外快速繁殖。
外來物種的侵害性極大,一旦其種群數量達到一定規模,要想徹底清除難度很大。杜麗娜介紹,目前控制和減少外來物種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及生物方法,靠打撈、捕捉等手段清除外來物種一般周期較長,還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見效慢,如果通過噴灑藥物來消滅外來物種,極可能對本土物種及生態造成新一輪污染,若靠引進外來物種的天敵來制約原有外來生物,又有可能引發新的外來物種入侵。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市民對外來物種危害性的認識,呼吁市民不要隨意放生或養殖外來物種。
市滇管局漁政處負責人說,小龍蝦是外來物種,其攻擊性和繁殖力都很強,一旦這種外來物種進入滇池水體,不但會對滇池水域內的水草、魚類種群產生極大的破壞,還可能打破滇池水域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目前在滇池范圍內尚未發現人工養殖小龍蝦的情況,但市滇管局將繼續嚴格控制外來物種,防止小龍蝦侵入。宜良縣水務局水產中心負責人表示,水產中心將于近期組織人員對小龍蝦的分布、擴散、影響等進行摸底調查,同時加強宣傳,防止小龍蝦對農業、漁業發展造成危害。
雖然有關部門都知道小龍蝦的危害,但記者了解到,目前仍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養殖小龍蝦,防范小龍蝦的入侵目前仍處于法律監管的“真空”狀態。據知情人介紹,目前尋甸縣、嵩明縣、曲靖也出現了野生小龍蝦的身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