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蘇泰州興化市沙溝鎮既是水產養殖大鎮,又是養殖老區。由于養殖歷史較長,因而不少池塘老化、淤泥較深,導致池塘底部各種有害物質含量較高,尤其是在高溫季節,極易產生魚、蝦、蟹的缺氧浮頭,以及病害的大量發生,這既影響了水產品的產量,又降低了水產品的品質,嚴重地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而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微管增氧技術卻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它是采用在池塘底部鋪設納米管道,把含氧空氣直接輸入到池塘底部的增氧技術,使底部水體保持較高的溶氧,防止底部因缺氧引起的系列有害菌的繁殖和有毒氣體產生,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加快有機廢物降解,降低有毒物質含量,活化池塘底質,保持水質理化因子的穩定,從而有效控制病害的產生,減少用藥成本,有效提高養殖品種的成活率,生長速度和養殖效益。
今年春季在該鎮技術指導員、站長王傳捷的建議下,水金村示范戶吉俊、王華、興龍村示范戶王家悅等人率先安裝了微管增氧設備,通過精心管理已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吉俊利用微管增氧技術從事黃金鯽苗種的繁育,到8月底,已畝均收益3600元。王華利用該技術進行鱖魚苗的培育,到目前為止除塘中自留的部分,畝均效益達3800元,到年底這兩戶預計全年畝均效益不低于4200元,較往年平均提高2500元左右。王家悅,在河蟹養殖過程中利用了微管增氧技術,克服了今年多種不利的自然條件因素,同等養殖模式,目前的河蟹個體規格較往年100克-125克同期平均提高25克-50克,綜合經濟效益在去年每畝1600元的基礎上,有望增效700元。同時病害減少,用藥成本降低,每畝減少藥費70元。
通過對比試驗已證明在水產養殖生產中,采用納米微孔管增氧技術與傳統增氧設施比較畝節約電耗80%,魚、蝦、蟹的發病率降低,用藥成本降低,與常規畝平藥費460元相比降低了45%,綜合經濟效益可提高20-60%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