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一“生病”,養殖戶損失大
家住城南鎮的潘壽正飼養南美白對蝦已有好幾個年頭了。他養的南美白對蝦肉質鮮美,每年都會吸引松門、石塘等地的冷凍廠前來收購。銷售旺季時,還會有不少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客商到田頭進貨。
不過,養殖南美白對蝦卻要面對一大風險——經常爆發病害。“每年梅雨、臺風季節,氣溫變化大,對蝦容易生病,養殖戶們因此常遭損失。”潘壽正說,溫嶺的氣候決定南美白對蝦一年只能產一季。
而更讓養殖戶們焦心的是,南美白對蝦如果在飼養40天―60天后發病,將會大大降低養殖產量和效益,甚至出現虧損。“發病后,死亡的對蝦將成為健康對蝦的‘肚中之食’,吃了病蝦,健康的蝦又會被感染,如果不及時清理,將會繼續惡性循環下去。”潘壽正說,南美白對蝦養殖時間一長,蝦病就會多,因此用藥次數也會隨之增加。
紹興取經,試點“蝦鱉混養”
潘壽正去年了解到,針對南美白對蝦這一特點,紹興等地已開始運用一項新技術,“他們將鱉和蝦養在一個塘里,聽說效果非常好。”
“以前總認為蝦和鱉養在一起,蝦會被鱉吃掉,其實這是個誤區。”潘壽正去紹興參觀后發現,鱉生活在池塘的底部,而南美白對蝦則生活在水池中部,“而且鱉的行動能力根本不及南美白對蝦,因此,健康的蝦根本不會被鱉吃掉。”
去年5月份,在海洋與漁業部門的支持下,潘壽正專門騰出52畝水塘,從市場里買了1000多只鱉,投入試驗塘中,率先在我市進行“蝦鱉混養”。
蝦鱉同住,對蝦增產兩成
如今,說起這“蝦鱉混養”,潘壽正一臉的興奮。
“鱉的活動能力不及南美白對蝦,它追不上活蝦,但會把死蝦、病蝦吃掉。”潘壽正說,以前對蝦發病時,他和工人都會忙于打撈病蝦、死蝦,可自從將鱉投入水塘后,病蝦、死蝦全被吃了。“水清了,蝦病少了,甲魚的肉質也變得更細膩純正,而且還省了不少養鱉的飼料費。”
“蝦鱉混養”的模式讓潘壽正的養殖塘取得了不錯的效益。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單一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水塘,平均畝產對蝦700斤,而用“蝦鱉混養”的模式,畝產對蝦則能達到近900斤,每畝增產兩成多,“還有,人工費、飼料費也省了不少。”
今年,嘗到甜頭的潘壽正又劃出52畝水塘用于“蝦鱉混養”。他說,如果今年養殖成功,他還將繼續擴大混養的范圍。
“‘蝦鱉混養’的模式在省內其它地方已經推開,我市的試點工作從去年開始,實踐證明,用這種模式進行生態防病,效果很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丁理法說,下階段,這種養殖模式將在我市逐步推廣。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