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走進長洲水利樞紐庫區,可看到附近江面有著一排排網箱。這些規模頗為壯觀的網箱,猶如一排排“錢箱”,承載著長洲區龍華村村民致富的希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利用庫區豐富的水資源,發展水產養殖業,是龍華村人一直思考的問題。2010年5月,龍華村終于邁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的第一步:摒棄過去的傳統生產方式,走聯合發展之路。村民們合伙成立了梧州市萬圣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西江規模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網箱養魚業。
據萬圣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黎建威介紹,合作社的網箱養殖基地主要養殖四大家魚,采取分散生產,統一管理與銷售的經營模式。由于得到長洲區畜牧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的定期技術指導,合作社實現了“無公害生產”的綠色養殖目標。
合作社成立一年多來,社員們嘗到了養殖甜頭,樂開了懷。家住長洲區龍華村蓮塘自然村的劉繼全去年加入合作社后,投入30多萬元進行網箱養殖,當年就取得可觀的經濟收入,這激發了他進一步擴大投資的熱情。今年,劉繼全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如今,網箱魚已達50多箱,有草魚、桂花魚等多個品種,年產量達55噸。
合作社的良性發展,不僅讓社員們有了不斷擴大養殖規模的激情,還吸引了其他村民紛紛加入合作社,社員已從成立初期的7戶增加到目前的32戶。目前,合作社的養殖面積達15000平方米,年產草魚成魚2000噸,產值2800萬元。
“我們合作社規劃今后兩年內養殖面積要達到30000平方米,年產量要達到5500噸,產值達到8000萬元。”黎建威還自豪地說,我們在網絡發布銷售信息,如今,網箱魚不僅在梧州市區及周邊縣市有銷路,還遠銷至廣東和更遠的香港。
對今后的發展,黎建威充滿信心,他想把養殖基地辦成一個集住宿餐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家樂園,令其成為蓮塘村的一大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